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艺发展
普洱茶
 
    紫砂壶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明万历到明末年间,此一时期名手辈出,百家争鸣,如时大彬、李茂林、李仲芳、徐友泉等,个个俱是一时之选。紫砂制作工艺和成型工具经过这些名家的全力探索,已然形成一套严密完备的体系,这也就是紫砂壶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茗注莫妙于阳羡砂壶”的重要原因。
    现存文献中,对于明末清初时期宜兴陶器制作技艺记载最为详尽的史料,当为明末诸生周容所撰的《宜兴瓷壶记》。周容生性恬淡,耿介尚义,明亡后,曾一度出家。他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4年)来到陶都阳羡,与当地陶工有深入的交往。据考证,明末清初的紫砂巨匠许龙文,就是当年周容的重要咨询对象。《宜兴瓷壶记》不惟对制陶技艺做了详尽的记录,更重要的是理清了晚明徐友泉、陈仲美到盛清陈鸣远之间的风格转换变异。周容在此书中,对紫砂成型工具的描述为:“所谓削竹如刃者,器类增至今日,不啻数十事。用木重首作椎,椎唯炼土作掌,厚一薄一分,听土力……(余详见附件)”文中所述的这些名词,即是今日行话所谓的搭子、拍子、鰟鮍刀、明针之属,类别可达数十种,由此可见紫砂成型工具在明末清初时期已然完整大备。
    从清初到现代,这三百年间,经由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改革,且在材质上也扩充到了铜、铁、木、竹、皮、塑料等等,品类数量已高达数百种以上。之所以会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主要是紫砂成型工具多为陶手视创作需求而自行制作、修整,即便是由市井购入,也要经过陶手调整加工,方能派上用场。现今较为执着的陶手,甚至每一种作品形制均备有一套专属工具(尤其是攸关线型转折的明针)。工学。
 
作者:玲儿
日期:2023-07-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