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长寿
众所周知,饮茶可以健康、防癌、延年益寿。
中国古代皇帝平均三四十岁,平均寿命短,健康状态也很差。但在清朝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康熙、乾隆都是有名的高寿皇帝,延年益寿的原因离不开他们共同的爱茶情结!
康熙(1654-1722),在位61年,享年69岁,爱好:茶。
乾隆(1711-1799),在位60年,享年89岁,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好:茶。
慈禧(1835-1908),享年73岁,晚清实际统治者,爱好:茶。
茶与雍正
吓煞人香
据说洞庭东山有座碧螺峰,石壁里生长着几株野茶树。每年春天,当地的老百姓都会背着茶筐前去采摘,炒制饮用,如此数十年,不见饮用者出现任何异状,当地百姓身体较之其他地区还更为健康、强劲。
康熙朝的某一年,到了摘茶时节,老百姓又来采茶,茶叶长得特别茂盛,采多了筐装不下,只好把茶放在怀里。没想到茶受到体内热气蒸熏,突然散发出浓烈的异香,采茶者不约而同惊叫起来:“吓煞人香!”意思是香到极点了。于是,这种茶便叫做“吓煞人香”。从此每逢采茶时节,当地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采茶置于怀中,回家加以精制。有个叫朱元正的当地人,特别精于制作“吓煞人香”,他家的茶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白银。
碧螺春
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巡,巡抚宋荦负责迎接。宋荦是著名诗人,精于书画,也擅长品茗。他深知康熙不喜铺张,眼下又是仲春时节,便令下属去买朱元正家的“吓煞人香”。康熙来到太湖,正陶醉在洞庭东山的秀丽风光中,宋荦进献了“吓煞人香”。只见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煞是可爱。一经冲泡,恰似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品饮下来,更觉鲜爽生津,滋味殊佳。
康熙随后问此茶何名,宋荦奏曰:“此乃当地土产,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又称之为‘吓煞人香’”。接着解释“吓煞人香”就是香极了的意思。康熙说:“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既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于是,好茶便有了一个相匹配的美丽名字:碧螺春。
茶与乾隆
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铁观音
安溪西坪南岩士人王士让在自家“南轩”书房旁偶然发现层石荒原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于是将其移植在南轩茶圃,悉心培育。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入京,把茶叶进贡给乾隆,乾隆饮后大加赞誉,因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龙井
西湖龙井茶在清代名声雀起。据清乾隆进士袁枚写的《茶》记载:“龙井茶: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同为乾隆进士翟灏的《湖山便览》也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其茶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词人多见称誉。”
史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御茶”至今遗址尚存。
茶诗歌
乾隆一生写了250多首茶诗词。在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
观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朅览民艰晓。
茶与慈禧
慈禧年过七旬,仍肌肤白嫩容光夺人,是因为她尽管在乱世纷争的生活中,还是坚持自己的一套养生之道——金银花茶。慈禧白天喜欢饮用金银花茶,晚上临睡前饮用糖茶后,枕着填有茶叶的枕头上才能安稳入眠。她每隔10天服1次珍珠粉,且每次用茶水送服。
据宫中御女官司德龄记录:“一个太监送进一杯茶来,茶杯是纯的美玉做的,茶托和盖碗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捧着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面前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