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晶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五彩、斗彩、素三彩、 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 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 。颜色釉瓷的烧造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霁蓝釉、红釉 " target="_blank">祭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等等。
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 陶车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 的顶峰,对今天的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陶瓷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堆积。陶瓷制品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它独特的一席,它早已深入到了普通百姓的家中井受到喜爱 。中国陶瓷艺术,可以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源远流长”,它蕴涵着中华 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思想感情和伟大的创造力, 富有崇高的审美理想,永恒的艺术价值,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但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瓷业由盛而衰 ,至1949年前陶瓷业几频于人亡艺绝的境地。建国后,国家根据“保护、发 展、提高”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恢复发展陶瓷生产工作,使陶瓷业获得重生:并在1957年召开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方针和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制定爱护老艺人,培养新生力量,加强专家、艺人和科技人员三结合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陶瓷艺术走向新的繁荣。国家为了提高陶瓷艺术的质量和科技水平,开展了扩大陶瓷美术教育,建立陶瓷研究机构,恢复古代名窑的生产技术,举办各种展览以及国际间的交流等 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50年代期间,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 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先后开设了陶瓷学 科, 1958年10月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些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对提高陶瓷队伍的文化素质起着决定作用,也为陶瓷艺术最终从手工艺的民间性走向纯 艺术的舞台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