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壶的特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宋代斗茶“捧红”的不仅仅是建盏,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汤瓶,这对亲密搭档完美演绎了斗茶艺术。汤瓶,又称执壶、注子,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称其为“汤提点”。《大观茶论》专门论述了此物在斗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圆小而俊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为适应斗茶的需要,时人对执壶的流和壶嘴作了特别设计:壶流一改唐代的挺直粗短而变得曲长,壶嘴的出水口圆而小,这样才能使壶嘴在出水时,注汤落点准确,收放自如,并且水流呈抛物线,极具线条美。与此同时,壶的执柄开始加长,几于壶嘴齐平,或高于壶嘴,如此设计,减少了人体手臂上扬的幅度,注水点茶,轻松尽在掌握。
《茶录》载:“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代汤瓶不仅具有注水功能,还要附带烧水,因此金、银、锡、铁等金属器皿维多。即便以瓷器替代,也会仿照金属器的造型。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江西吉州窑、浙江龙泉窑等多个窑口均曾生产执壶,虽釉色不一,但器形设计上存在许多共性,这亦是宋代各地斗茶俗和评定标准相差无几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