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红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民国时期就蜚声海内外。白琳工夫红茶被茶业界人士称为“秀丽皇后”,其珍品“橘红”,是“秀丽皇后”的代表。袁子卿是“橘红”的发明人,他在民国时期创立了“合茂智”茶叶品牌,并把白琳工夫红茶推向历史巅峰,成为一代茶商。
袁子卿,字宗宋,名承赵。生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祖籍柘荣乍洋溪口。身材矮小,头脑十分灵活,自小患有夜盲症。少时家贫,年长时从事挑货郎买卖,做些小生意。有了一些经营成本,开始从事茶叶生意。
《邵氏宗谱》中“邵维羡生平”载:邵有“一女适溪中袁祖卿”。袁祖卿即袁子卿。清代茶人邵维羡(1855-1931年),白琳棠园莘洋村人。邵维羡以制作、经营茶叶起家。鼎盛时期,拥有田租千二石,茶叶生意做到福州等地。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的四合院,占地面积350多平方米,设门楼,门坊悬山式,题“仰绍东陵”四字。
无疑,邵维羡对袁子卿的茶业生意影响巨大。1907年前后,邵维羡在白琳开茶庄,点头柏柳村茶人梅伯珍在至今保存完好的《筱溪陈情书》中提到:“适邵君维羡开庄采茶,乏人助理,邀余合伙,幸自合股,五六年以来,生意颇见顺利。递年往省售茶结帐,尽归余负责。”可见,福鼎著名茶商梅伯珍的引路人就是邵维羡。据考证,梅伯珍是福州马玉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奖茶白毫银针花茶的原材料供应商。《梅氏宗谱》载:梅伯珍次子梅世厚生女一,适玉琳袁志仁(袁子卿之子)为室。也就是说,梅伯珍和袁子卿是姻亲。邵维羡、梅伯珍、袁子卿在清末民初共同从事茶业生意。
民国时期,翠郊、棠园、石床、柏柳、高山、岭头坪、黄冈、长岐、溪口、湖林,为福鼎十二至十五都,这一带的茶叶质量和品质十分优异。品种以菜茶为主,后才大面积出现白毛茶(今称福鼎大白茶)。这一带种茶、做茶、贩茶的人很多,而且家家户户都有种茶,且能初制各类茶叶。袁子卿也不例外,从经营茶叶小生意起家,因其具有精明的生意头脑,精湛的制茶技术,深得邵维羡的赏识,很快成为邵门快婿。
由于地理、交通、人文、茶市等因素,白琳成为茶叶集散地,粤商、闽商齐聚白琳,采办茶叶,经过白琳当地茶行精制加工的红茶、白茶、绿茶等多种成品茶,从沙埕口岸船运到福州、广州,再销往世界各地。
因茶而盛、因茶而聚人气,玉琳古街大马路成为当时白琳最繁华之地。为了做大做强茶叶生意,上世纪20年代末,年纪轻轻的袁子卿,就在白琳的玉琳古街大马路从其他茶商手中购得“伡洋馆”茶行,更名为“合茂智”茶馆。与“合茂智”茶馆毗邻的是“双春隆”茶馆,创始人吴世和,又名吴观楷,在上世纪30年代是福鼎最著名的茶商之一。《袁氏宗谱》载:袁子卿次室吴氏。吴氏与吴世和是宗亲,吴世和在福州的茶叶生意,袁子卿曾经鼎力相助过,因此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相关史料记载,吴世和的双春隆与袁子卿的合茂智同是福州华大联号的供应茶商,也是最具实力的茶商,注册资金分别为5000两和6000两银元。
清光绪版《福鼎县乡土志?商务表》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袁子卿之孙回忆其祖父经营茶叶时的盛况:每年正月十五,袁子卿在福州马尾与茶商洽谈当年茶叶交易,分头春、二春、三春三茬茶谈好价格,立马就下定金,好几担银元用船运至霞浦盐田,再雇挑夫挑回茶行银窖,这些银元就是用来收购当年茶叶的资本金。
袁子卿不仅善于经营茶叶生意,而且对生产、加工、精制各种茶叶的工艺十分精通。上世纪初,福鼎的茶叶外销的种类很多,有白琳工夫红茶、红茶标、白毫银针白茶、莲心米绿茶、白毛猴绿茶,而主营白琳工夫红茶类。随着安微祁门红茶的崛起,福鼎的白琳工夫红茶的竞争力偏弱,价格较低,袁子卿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明了“橘红”红茶,使白琳工夫临危突围,且更上层楼。
《福鼎文史资料》第23期记载白琳工夫茶的沿革:1930年,袁子卿在福州销售“白琳工夫”时,发现福州高丰茶行老板吴少卿选购的安徽祁门红茶,色泽鲜红,茶味醇郁,比白琳工夫红茶标更胜一筹。袁子卿认为祁门红茶品质好应该得益于茶树品种,这与茶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当时红茶主要以福鼎菜茶作为原材料加工,福鼎红茶标产质无法与之相比。但是事情却有了戏剧性的转变,袁子卿回到白琳继续收购红茶时,遇上白琳翠郊茶贩吴德康,把摊在一处变红的白茶青拿来出售,富有经验的袁子卿见茶发红,色泽近似于祁门红茶,喜出望外,全部收购了吴德康的茶叶,开始自行以白茶鲜叶研制工夫红茶。他选择大白茶青作为原料,放在日光下晒,经萎凋六七成干后,就用双手搓揉,使茶青变软,搓成固块,放置茶篓内,并用茶布袋伏盖。经发酵三四小时后,再取出抖落散开,继续晾干。整个制作过程仍按工夫红茶工序进行,只是生产的原料改用福鼎大白茶。袁子卿把以大白茶研制的工夫红茶运到福州销售,大受欢迎,并且价值远比工夫红茶标高,以白茶改制工夫茶研制成功。
袁子卿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特点,精选嫩芽,制成工夫红茶,条形紧结纤细,含有大量橙黄白毫,特具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呈橘子般红艳,取名为“橘红”。“橘红”代表白琳工夫高级茶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它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品种,更要求早茶嫩采。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发酵讲究温度、湿度、时间,烘焙要采用炭火双复焙的方法,后一次烘焙,要“文中慢焙”,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基础上保持鲜爽特征。这些工艺特点对于白琳工夫传统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橘红”一时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当时白琳人都这样流传:英国女王尤喜白琳工夫,以致知道世界有白琳,每每喝茶,就问白琳是个什么地方。
白琳经营茶叶生意者众,但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当年工农红军也经常在上南区、下南区(白琳、店下一带)活动,筹集经费,袁子卿发家致富后,能主动向红军捐资。对于苦难的民众,他能雪中送炭,当地流传着袁子卿许多助人的故事。柘荣长岐村民腊月受雪灾影响,许多村民饥寒交迫,关键时候,袁子卿派管家送衣送被送粮食,救了不少贫农。其年少家贫,养成了对自己、对家人“抠门”的习惯,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出手大方,因此对他心怀感恩的人士很多。1949年后,寓居福州。196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