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1--1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着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御制”兰料或料款。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瓷像(人瓷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盂,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牡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凤凰牡丹,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山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是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