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矿在地下是与粗陶夹泥矿等组合在一起,矿层较薄,不单独存在。采矿分露天和井洞两种。
红泥接近地表,露天开采为主。紫泥、绿泥埋藏深,得打井洞。
20世纪50年代以前,宜兴采矿尚无电能及机械动力和爆破技术,专司采矿的“宕户”,寻找矿体的方法是先在山坳处的石底试找“眼口”,见泥追泥,逐步深入,形成“宕口”。挖进1米多后用黄石块搭拱券支撑,洞口极窄,要爬进爬出,坑道深入山岩数千米。豆油等照明,镐锄为具,簸箕装料,短扁担挑运。防塌方全靠敲打洞顶听音,“吃阳界饭干阴界活”。出宕的块状矿料用“狗头车”运至山下河边装船,分送至专司炼泥的“磨户”开设的各炼泥磨坊。
1965年才开始爆破打井,机械开采,钢轨缆车运输。著名的“四号井”位于丁蜀镇黄龙山白宕村,“五号井”位于丁蜀镇黄龙山蠡墅村。
紫砂矿料是如何变成泥料的?
紫砂矿料从深逾百米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无论是紫泥、红泥、绿泥,均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炼泥”处理,方可成为“生泥”。炼泥流程大致如下:
选捡分类;露天风化,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使矿体逐渐分解成片状;除去杂料,进行精选,拿一块巴掌大的磁铁在泥料里穿梭,吸出泥料中含铁的杂质;矿料粉碎,用石磨磨成细粉;粉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加水拌和,在圆底大缸内加水调和,紫砂泥浸泡、和水都用“无根水”(雨水),若用自来水,烧制过程中,水中的净化剂会随着水分的挥发在壶表形成盐析,使成品色泽变杂;炼制成泥,手工炼制是将干粉加水拌匀,采用人工木杵槌炼或足踏或用石碾碾烂后,以锐器划开,断面发亮,泥组织各部分均匀和润即可;湿泥掇块,手工掇块多为一尺多长的长方形;最后陈腐发酵,将湿泥块放置地窖阴湿处或套缸内陈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