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的嘴、孔、把、钮、底,都有哪些学问
普洱茶
紫砂壶造型,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传统中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圆器打身筒、方器镶身筒、筋纹器或花货搪身筒,独特的泥片成型,众多的加工工具,可规范每一个部位。仔细加工,均可做到轮廓周正,线条清晰。徒手制作,任意发挥,没有了传统套路的约束,随心所欲,又可创造出各类意想不到的形态。
一把好壶,每个部位都是极富神态的,下面拆分(嘴、把、纽、底)部位,与大家分享紫砂壶的艺术人生:
壶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一弯嘴形似鸟啄,制壶者多称其为“一啄嘴”。二弯嘴多用于普通壶上,因嘴根部比较大,出水流畅。三弯嘴、直嘴较为普遍,大小壶皆有,流又称鸭嘴,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和奶杯的造型上。
紫砂壶嘴出水畅与不畅,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要点。好的壶嘴出水畅,注茶时不涎水,拎起时出水不散,都会获得好的评价,用时心情舒畅,这也很考研制壶师傅的水平。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壶嘴内壁一定要加工处理得光滑、通畅、厚薄均匀,壶嘴出水孔要密、要爽。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气孔要内大外小,呈喇叭形,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注水时就可能达到水流如银柱,直泻杯底而无声响。(小小壶嘴也有那么多门道,艺术路上只有精益求精)
 
出水孔
紫砂壶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早期紫砂壶出水孔,人们大多想象为独孔,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紫砂壶出水孔,应是随着茶叶的焙制方法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今日做壶,大多高档茗壶仍按古法制作,小壶仍多为独孔,稍大一点壶出水孔为多孔,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已。也有个别人,将出水孔做成半球形的网孔,以示讲究。
 
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软提梁即是在壶的肩部两边装有系孔,用来安装金属或藤、竹材料加工好的提梁。紫砂提梁壶,在明中后期已出现,提梁的大小、高矮、粗细等形态,与壶体都比较协调,颇具装饰性。明晚期的提梁壶形态已经更加成熟。
 
的子
紫砂壶盖上的“纽”,宜兴俗称“的子”。紫砂壶中的“的子”,形态变化较多。形态各异的“的子”依附于紫砂壶体的造型变化而变化。五百年来,紫砂壶多以实用为主,壶艺造型有圆形、方形、筋纹器型、仿自然形器等。无论光货或是花货,无论器型如何变化,壶盖上端的“的子”也相应变化。虽说“的子”只是壶体中的一个局部,但由于所在位置特别,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子”的大小与壶体的比例关系,与人体之比例关系非常相似。“的子“大了,有头重脚轻的感觉;”的子“小了,会使整个壶体显得缩头缩脑,没有了精神。
以实用为主的紫砂壶,造型多采用符合稳的要求,多以对称为主,或圆或方,重心落在中轴线上,向两边展开。壶体两侧的嘴和把,根据壶的形态,或曲或直,或实或虚,都会与之协调,使得面积大的壶体在视觉上变得轻巧可爱。即使壶体重心上移,壶底部变得较小,在视觉上仍会给人们以稳定的感觉。占据壶体顶端的”的子“,则正好起到了稳定全局的重要作用。
 
底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加底,通常的做法是在底片上面再加上一层足片,将足片中间多余的部分挖去,便形成了一道圆圈足。紫砂壶的圈足与瓷器圈足基本相似,略有些变化,知识做法不同而已。
钉足,也是紫砂壶中常用的,一般在处理壶底大口小的造型时,为了使造型不呆板,而选择钉足形式。钉足有高矮、大小之分,但一切需从生产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不可过分,否则不太协调,视觉效果也不好。
紫砂壶的每一部分都是独具匠心,需要师傅精心去思量去考究,才能使得整体协调,比例恰当,一把好紫砂壶的诞生,都是不易的。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2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