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盖碗的藏饮之道
普洱茶
今人对盖碗的释读:茶具,带盖的小碗,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流行于清代。盖碗器型有撇口式、直口折沿式两种,腹部下收,盖多扣于碗的内口,也有天盖地式,覆于碗口外部。而康熙盖碗,规格大小不等,器型多样,是当时饮茶用具的一大改进。盖碗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等品种。
 
盖碗里的文化之道
从收藏品的角度来看,明淸时期与唐宋时期的盖碗既有传承又有区别。其实,唐代已普及饮茶,并有了专用盏,随后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袭,直至明清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盖碗的前身。
古人用茶盏、盏盖和茶盏托这三位一体的盖碗作茶具有四大好处:一是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四是用盖碗作饮具,保温性更好。
 
清代的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鲁迅在《喝茶》一文中说:“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其中,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被认为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将茶拨入盖碗,喻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盖碗里的饮茶之道
旧时,人们喝盖碗茶讲究姿态,可以从一个人喝茶的姿态上看出这个人职业。你看戏剧中的角色,如果是一个秀才,他喝茶的姿势是很文雅的,左手端起茶船,右手捏起茶盖向外波动水面,喝茶的时候,用茶盖遮住口鼻,轻吹细吮茶水,那叫“斯文”。如果是一介武夫,左手大把的抓起茶船,右手也是一把抓拿着茶盖,使劲拨动水面,然后大口地喝出动静来,那叫“牛饮”。再看青衣花旦喝盖碗茶,拿杯盖的手要做成兰花指的样子,那叫“淑女”。
民国时期的粉彩美人带子纹盖碗。
 
如今,喝正宗盖碗茶的茶馆已很少,成都人还有这样的一种特别嗜好。成都茶馆的茶具是沿用了北方民族习用的盖碗。成都人喝盖碗茶是有讲究的,品茶时讲究一道渣、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喝时,先要闻香,让茶泡上几分钟后,再打开茶盖,茶香便弥漫开来,直沁人的肺腑,让人心痒口馋。再一手托着茶托,一手拿茶盖,轻轻拨去浮在茶水上面的茶沫,乘着芳香正妙,轻呷一小口,让茶的芳香在口中回荡后,再徐徐咽下。
饮茶是份享受,茶客们一边饮茶,一边漫话世道,畅叙友情,闲谈沧桑。
 
盖碗里的收藏之道
盖碗虽小,却能体现出各种历史时期的制瓷特色。从康熙年间、乾隆年间一直到有明确纪年的1950年,盖碗横跨了这二百多年,正是粉彩技法最盛行的时期。
清代雍正年间的彩山水盖碗。
盖碗收藏的乐趣在于,一方面,盖碗是一种茶具,文化含量要高,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自己设计、绘制盖碗,送到瓷厂定烧后自用或馈赠亲友,而出自名家之手的盖碗都是画家的绘画精品。另一方面,盖碗诞生的年代比较晚,从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是它的繁盛期,时间跨度小,比较容易集齐。此外,盖碗是收藏市场的冷门,价格比较低。
 
盖碗,它结合了中国茶文化与瓷文化。这种自清代流行的饮茶器具,是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人们开始追求雅致的生活趣味。用盖碗喝茶,有茶船为托可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所以,一件好的盖碗,能让人在品茗的同时发现自然的奥秘、领会人生的哲理、领略艺术的真谛。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8-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