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儒家文化产生联系,是以礼仪为纽带的。“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于别高下、定亲疏、明人伦、决嫌疑、辨是非,对人有礼则吉,对人无礼则凶。而在古代礼仪中,茶担当了媒介的角色,人们常以茶表达礼仪。古有贡茶以示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以茶互敬;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敬兄。家里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人们还以茶祭神,以茶祭祖。直到今天,茶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待亲朋好友的必需品。
婚礼与茶的关系尤其密切,因为凡种茶树必然会生子,但不能移植,移植了则不再生子,因此茶便成为婚礼吉祥物。正如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所说的:“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也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所谓“义固有所取”和“非正室不用”,是取其“从一而终”的含义。另外,茶树多籽,象征子孙繁衍绵延。茶树四季常青,寓意夫妻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现代婚礼中,敬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茶礼一般分为三部分,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称为“三茶”。
旧俗男子向女子求婚以茶为聘礼,称为“下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在古代婚恋中,姑娘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在民间素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求婚成功,男方给女方家送彩礼,称为“定茶”,表示婚姻关系已确定。结婚入洞房,夫妻共饮一杯茶,表示双方将同甘共苦,称为“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