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这两年普洱茶江湖中的名门新宠,大多茶人脱口而出的,定是柑普。
百度搜索能跳出两百多万条关于柑普的信息;上某宝转转能看到过千款各式形态的柑普产品;逛个茶博会,各大茶企业一罐罐一筐筐一排排地在推柑普,就连朋友圈,晒柑普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柑普这么火,你可搞清楚它底是什么了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时下热门的柑普的那些事。
柑普茶,用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新会柑采摘下清洗晾晒,用工具在柑橘顶部开出一个直径2cm左右的圆孔,并将果肉全部掏出,随后将普洱茶塞入果皮中,重新放回切下的果皮盖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干燥,成品便是柑普茶。
柑普茶融合了清醇的果香味和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着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两者的结合,无论是表还是内涵,均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其保健功效,也自然兼有两者的好处:补气健脾、除湿解毒、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作为“茶界新宠”,柑普茶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来界定它,因此我们走访市场、企业、查阅书籍、资料,整理出一些需要注意的柑普知识,作为你购买时的参考。
一般柑普茶的皮可以是任何柑类的果皮,茶也可以是生普或者熟普。但是现在市面上认可度最高的柑普就是新会柑和熟普的搭配。
在购买柑普时,相信你们经常会看到陈皮普洱的字样,也时常伴有桔普的出现,是否有一种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那到底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呢?下面让小编慢慢道来。
桔普
就是以桔子皮与普洱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
柑、桔的概念实在太混乱了,柑普和桔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柑”和“桔”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科同属而不同种的木本植物。
根据《中国植物志》第43(2)卷表明,现在对于柑与桔的争议很大,对于柑和桔的见解各不相同,其中有研究认为柑是桔与橙的杂交种。
从柑和桔的表面上也可以看出不同点来。
桔皮薄,果皮与果肉容易分开,果瓣之间也容易分开,油室细小,经晾干或者干燥后不具备药用价值,泡茶也没有陈香味。
柑皮比桔皮厚,油包颗粒较大并清楚可见,经晾晒或者干燥后黄酮类化合物增加,泡茶时有甘甜味和回甘口感。
陈皮普洱茶
简单地讲,也就是熟普与陈皮拌合而饮称之为陈皮普洱茶。
而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说法,柑普陈放三年后称之为陈皮普洱,但是现在因为没有“陈放了三年以上的柑普果皮被确认为陈皮”这样的数据资料支撑,所以我们无法确定该说法是否精确。
现在市面上许多打着陈皮普洱茶称号卖的其实是柑普茶,虽然原料本质都一样,但因柑皮陈化为陈皮需要一段时间陈放,因此陈皮普洱茶相对成本更高,且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真正的陈皮普洱自然而然地价格也会更贵。
而柑普茶时间较短,还达不到陈皮普洱茶的功效,所以价格会低一些。所以大家购买时一定要睁大双眼,仔细瞧着点!
补充说明
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而广陈皮则以广东新会县所产为上品,我们也可称之为“新会陈皮”。
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大种油身品系、细种油身品系)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称为新会陈皮。
科普时间到:那些让你“懵圈”的柑普种类
搞懂了这些名词,大胆地去追寻你想要的口味吧!
虽然什么柑都可以制作柑普,但由于新会陈皮的药用价值高,所以现在普遍认为新会柑制作出来的柑普最好,目前市场的柑普会根据柑皮的种类来区分。这里我们就以新会柑普为主,给大家讲讲新会柑普的种类。(下面统称新会柑普为柑普)
新会柑
常绿小乔木,学名茶枝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广陈柑农在漫长种植历史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种。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根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规定,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你别以为它们的区别是体现在时间上,用不同采收时期的柑皮制成的陈皮,其药用效果也是不同滴!
青皮挥发油含量高,味苦涩,制成陈皮后药性较为峻烈,行气力猛,用于破气舒肝、散结消滞。而红皮则多糖类物质含量高,味微甜,制成陈皮后药性温和不峻烈,用于理气、健脾化痰。而二红皮则介于其间。
而在制作柑普时,则沿用了柑皮的分类将柑普分为青皮普洱、二红皮普洱、大红皮普洱。
柑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之为青柑。
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青皮的油酮类物质丰富,所以成品青皮含有丰富的挥发芳香油,泡水时更耐泡。
青皮普洱
用青皮和普洱茶制作而成的柑普。
微红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叫二红皮、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叫二红柑。
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苦涩中略带有清甜之味。
二红皮普洱
用微红皮制作而成的柑普。
大红皮
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称为红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为大红柑。
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
大红皮普洱
用大红皮与普洱茶制作而成的柑普。
现在分得清了吧,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口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柑普茶。
选对了皮,还得选“对”的工艺
购买时需注意:那些不同的干燥工艺名词!
柑普的制作看似只有反复的几个简单步骤: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但成品柑普的成效还得看最后干燥的“火候”。一般在柑普产品描述中,会经常遇到生晒、低温烘焙等名词,这主要是根据最后干燥工艺的不同来划分的。
生晒、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半生晒,听起来挺绕口的,但不同的干燥工艺对应着的直接就是柑普的价格高低,下面,小编为你分辨一下孰优孰劣。
生晒
指纯生晒,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
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日光中的红外波段(中波红外为主)效果是当代的人工干燥手段无法替代的,这样的独特性赋予了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的特点。
不过根据柑普茶爱好者多年来的品饮经验表示,纯生晒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够,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陈放三年后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口感融合度。
除此之外,纯生晒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靠天吃饭,天气说变脸就变脸,如果遭遇天气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容易出现柑普霉变、潮湿等现象。
所以现在企业一般不会采用纯生晒的工艺,除了天气不好掌控外,还有就是时间慢、产量低。
高温烘焙
温度70-80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高温烘焙时间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适即时饮用。但高温烘焙因为温度过高,就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有油润感,且柑普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制作出的成品柑普较次。
现在市场上研究柑普的行家普遍认为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不具备陈化价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转变成陈皮普洱。
但因高温烘焙时间短,便宜,产量也就高,利润也高,一些商家为贪图利益就会选用此方法来制作。不要担心,这里小编为大家支一招,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果皮相对较脆且表面呈现油润感。
低温烘焙
温度不高于45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烘焙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且不用承担生晒柑普的各种天气变化出现霉变的风险,因为它能人为掌控。
低温烘焙具备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优点,且比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口感要好很多,是现在着重追求品质的厂家常采用的烘焙工艺。
半生晒
即半生晒低温烘焙,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其活性依旧保持。
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
完了?按照上述逻辑,岂不是应该还有一个半生晒高温烘焙吗?这里需要给你们强调一下,不管是先晒还是先烘,只要经过高温烘焙这一步骤,其活性已失去,就更没必要去耗费人力物力再去生晒了。所以如果看见有“半生晒高温烘焙”的字眼,那我在这里就直接告诉你“纯属胡扯!”
看到这里,你对“柑普”是否已经有了全方位的认识,看过本文后,相信你在选择柑普时再也不会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