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泥料又称为"五色土",颜色变化丰富,有紫色,黑色,绿色,黄色,天青色,红棕色等等.总体而言,紫砂泥料,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即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下面,小编将详细解析紫砂壶的泥料知识.
一 紫泥
位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顺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二 清水泥
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掌握简单,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窑温:1160度.收缩比:约12%.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三 底槽青(底皂青)
底槽青(底皂青):原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为紫里透红,早年间曾被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现为稀有泥料.矿石中间有不平均分布青绿色本山绿泥颗粒即俗称"鸡眼"或"猫眼"混合天生,烧成后泥质温润细腻,泥呈紫红中带有金色砂粒状小点,烧成后显猪肝色,泡养后泥质细腻红润,表面有油质感.一经泡养表面会有温润古朴的感觉,高温窑烧成后表面会有玄色铁质析出,俗称丽人痣.
四 红皮龙
紫泥类,矿料较为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旧时宕口出泥时视为上品紫泥,但单独炼制烧成后色泽较普通紫泥偏红,必须40目炼制,泡养后越发油润色泽红的发艳,40目大颗粒分布均匀,犹如朱红大龙身上纹路一般,因此得名!一般分布在黄石层的下面,泥色红褐色,烧成后为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窑温:1100度,收缩比:15%左右.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五 小红泥
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赞不绝口!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3%
六 朱泥
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 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矿区: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黄龙山.朱泥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七 段泥
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3%
八 本山绿泥
(一)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二)一般本山绿泥砂性重(石英含量高),因而很难独立成型,所以用本山绿泥制作的紫砂壶,其颗粒效果明显,本山绿泥一般低中窑温下为乳黄、或黄青色,如果烧制温度再高,就会变成幽青色略泛黄,本山绿泥的特点透气性好,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泡养过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发幽然青光.
(三)网上假本山绿泥泛滥,大多是黄金段泥,芝麻段泥,白泥等加氧化锰 氧化镍、氧化钛等调制,芝麻段泥等冒充.
九 降坡泥
何谓"降坡泥",其实它是在90年代初,宜兴政府为开通丁山至宜兴的"陶都路"时偶然发现的,陶都路必经黄龙山与青龙山吻接处山坡,为使公路降坡平坦,筑路工程开始挖坡,无意中挖掘到部分紫砂原矿,后取名为"降坡泥","降坡泥"的发现纯属偶然,而且存量特别稀少,它仅仅是降坡筑路偶然见得而已,仅此这块小范围存有少量矿源,再说现在黄龙山休闲广场已经建好,柏油公路平坦通常,"降坡泥"如今也因为这些工程的完工而绝迹了,因此如果现在还要见到的"降坡泥"和"降坡泥"壶都是原来制壶艺人90年代初收藏在家的少量矿源制完成的,绝对没有大批量出来!
十 青灰泥
此泥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之泥料;近年来开采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调,因满布颗粒,触感特殊,玩家喜呼"鲨鱼皮",是甚为难觅之特优级泥矿. 泥性:泥性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张力特大,不易变型、塌陷,惟黏性不足.难度:易现氧化铁熔点,石灰、跳砂,杂质较多挑泥须严格谨慎,烧窑温度特高. 特点:双气孔结构明显,空气对流顺畅,简朴古雅,老味十足,别具明代紫砂原料气韵.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泽如紫似灰,沉重扎实不妥协,似硬汉风格,十分易于辨识. 冲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心,冲茗热情豪放,醇厚而韵强,香甘温甜,明快果决,壶中英雄也! 窑温:约1200度C / 收缩比:约13%
十一 民国绿泥
民国绿泥,是指在1949年解放以前从丁蜀黄龙山上开采出来的一种颜色偏绿的本山段泥,民国绿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产于黄龙山紫砂泥岩层中,仅数厘米厚,由于位于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主要为二氧化硅,石英及少量的金属氧化物,采掘量极少,如今已经非常稀有,太珍贵了,真正的民国时期产原矿绿泥,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十二 天青泥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台西井.古云"天青色",陶之色调呈蓝、绿、与灰之複合色,以烧成色命名之;较易与墨绿泥溷淆,为珍贵稀有泥料之一.清朝常用之泥料;清朝末绝迹,现在市场上的都是人工添加化学料调制的.
十三 大红袍泥料
传统意义上的大红袍,在清中期以后就绝迹,民国六年俞国良大师明言自己所做四方传炉壶就是仿制清大红袍泥料,民国六年都需仿的泥料,现今还会再出现,可想而知了,而现在意义上的大红袍泥是掺入了铁红粉加玻璃水调制出来的泥料,对健康十分不利.
十四 墨绿泥料
墨绿泥没有原矿,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氧化钴化工料,调制成墨绿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