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普洱茶为何如此热
普洱茶
唐代今天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的陆羽《茶经》,并没有记载普洱茶。南诏南诏的独立促使云南大叶种茶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罐罐烤茶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比如今天的缅北地区人们依然喝罐罐烤茶。
北宋“茶仙”卢仝写出《七碗茶歌》;宋徽宗将茶道发挥到登峰造极,写成饮茶标准至今在用,如雀舌、谷粒、一枪一旗,一枪二旗。
明朝
明朝朱元璋下令不再制作团茶,直接进贡叶茶,末茶渐渐灭绝。
 
清朝
清朝乾隆是普洱茶的“推手”,发明出以普洱为中心的新茶道;雍正乾隆嘉庆爱喝易武,道光喜欢娜罕,道咸年间的议政大臣谈公事时常喝此茶。
民国
民国鲁迅喝普洱茶,他收藏的20克的普洱后来卖到20万的天价;重庆和西南地区的茶馆内,爱喝普洱的人也不少。
 
唐代陆羽
唐代陆羽的《茶经》在宋朝有了陈师道的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陈师道不愧是名诗人,谈饮食话题同样精准而周密。通常人们会认为陆羽有眼光,会品鉴,但陈师道发现陆羽其实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自从有了《茶经》之后,荒山野岭成了熙熙攘攘的集市,商人有了发家的资本。
正是因为《茶经》的重要性太强,后世读者发现《茶经》中的记载并没有覆盖国内茶叶的全貌,会有一种惊讶。
清朝皇帝乾隆曾御制一首《烹雪用前韵》,其中四句如下:“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皇帝刻薄不合适,于是轻点一下,“应惭拙”。
 
说乾隆没查明白《茶经》,应该是冤枉了他。
陆羽在《茶经》中不提普洱茶,民间有一种解释说陆羽在撰写《茶经》的时候,茶叶发源地南诏已脱离了唐朝,陆羽对此很有看法,“圣唐灭胡明年铸”可见他的态度。
 
四库全书
对“夷夏之防”有更强烈看法的乾隆在编辑《四库全书》期间,对书中的“夷狄”、“北虏”、“女真”等字词尽情删改。傅增湘先生说乾隆“挟雷霆万钧之力,与枯骨遗魂争胜负于朽简之内”,“居九重之尊,躬参与删订之役”,“欲使天下后世咸归于束缚衔勒之中。”
我查了一下《四库全书》中的《茶经》,“圣唐灭胡明年铸”(这几个字陆羽刻在自铸的煮茶风炉上)被猥琐地删改为“圣唐年号某年铸”。
胸中燃烧着无孔不入删字的炽烈情感,怎可就此罢休?一句“品泉陆羽应惭拙”就完事了?万籁俱寂的深宫之夜,书案上亮堂堂的烛火旁,那张宽厚的大手必定招来了屏风后睡得不亦乐乎的纪晓岚:“小纪,来来!”
 
清代畅销书
清代畅销书《瀛奎律髓》当时产生了“海内传布,奉为典型”的巨大影响,纪晓岚于是动手写了一本“刊误”。《瀛奎律髓汇评》第十八卷为“茶类”诗,纪晓岚点评“辨卢仝诗句殊无谓”,在《送陆羽》一诗后写下“非高格”,在《故人寄茶》诗后写下“不雅”,“体格颇卑,后四句尤拙鄙。”在梅尧臣的《阁门水》后,写下“浅薄无味”。在宋朝品茶大家丁谓的《煎茶》诗后,因无音律可挑剔,于是写下“细碎敷衍,未见佳处”。宋代饮者的气度与风神,清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哪能梦想得到?扬之水为丁谓辩护:“‘自绕风炉立’、‘铛新味更全’,咏煎茶甚切。”
 
纪晓岚
纪晓岚在其他卷里,往往有赞有弹,唯独在“茶类”诗一卷里,几乎全是负面评价,处处可见“拙鄙”。这显然是在替主子“与枯骨遗魂争胜负”,以技术手法打击汉族茶道。
汉族茶道遗漏了一度属于外族的普洱茶,乾隆就偏要发明出一种异于汉族茶道的、以普洱茶为中心的新茶道。
乾隆推行新茶道效果如何?《红楼梦》里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但普洱茶在清代官场与民间的普及情况并不清晰。
这一情况直到韩国学者姜育发写出了《清代普洱茶海外史稿研究》才发生重大变化。姜育发利用《燕行录》等韩国史料,发现“今燕都茶品之藉藉盛行者,普洱茶为第一。”(《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日省录》等书记载乾隆八十大寿颁赐国内外诸臣的唯一茶叶是普洱茶。姜育发也认为,正是因为乾隆的提倡,“普洱茶在清代权府中的声誉与崇尚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中记载中国“茶品多种,青茶为最下常品。普洱茶都下(京都)最所珍赏,亦多假品。”普洱茶被推崇到如此程度,今人难以想象。
 
雍正乾隆嘉庆爱喝易武
就品种来说,雍正乾隆嘉庆爱喝易武,道光喜欢上了娜罕,此茶汤色虽清浅,却有兰花香气,回甘持久,茶气强劲霸道。道咸年间的议政大臣谈公事的时候经常喝此茶,不过想想道咸年间政事废弛,朝廷衮衮诸公实在是对不起这款好茶。
清末民初的浙江博雅之士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里说:“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制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总之喝了之后心花怒放,觉得有重大发现,迸发出大量精彩比喻,专家也只好徐徐颔首。普洱茶此后一直重复经历着普及——遗忘——普及的遭遇。
民国时期鲁迅喝过普洱茶,他收藏的20克的普洱茶在后来卖到20万的天价。对乾隆有看法的傅增湘先生也喜欢喝普洱茶,唐鲁孙在文章中有描写:“傅老已拿出核桃大小颜色元黑的茶焦一块,据说这是他家藏的一块普洱茶,原先有海碗大小,现在仅仅剩下一多半了。这是他先世在云南做官,一位上司送的,大概茶龄已在百岁开外。……等到沏好倒在杯子里,颜色紫红,艳潋可爱,闻闻并没有香味,可是喝到嘴里不涩不苦,有一股醇正的茶香,久久不散,喝了这次好茶。才知道什么是香留舌本,这算第一次喝到的好茶。”
 
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
唐鲁孙在《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一文中报道了民国时期普洱茶的饮用情况,极为珍贵:“重庆和西南各地的茶馆,很少有准备香片、龙井、瓜片一类茶叶的,他们泡茶以沱茶为主。沱茶是把茶叶制成文旦大小一个的,拆下一块泡起来,因为压得确实,要用滚热开水,焖得透透的,才能出味。喝惯了龙井香片的人,初喝很觉得有点怪怪的,可是细细品尝,甘而厚重,别有馨逸。有若干人喝沱茶上瘾,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普洱茶是云南特产,爱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不过茶资比沱茶要稍微高一点。”
1949年后
1949年之后,故宫里还曾经分发过许多存放的茶叶当福利,许多人已经不懂得普洱茶可以存放,直接就倒掉了。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8-2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