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非名家紫砂壶的收藏与投资
普洱茶
 
    目前一部分收藏者将一些精力放在了非名家紫砂壶的收藏投资方面,因为未来的名家一定是来源于今天的非名家之中,只要他们的作品工艺优良,目前的默默无闻只是一时境况,投资用来升值必定指日可待,届时藏者也必有慧眼识珍的满足。甚至赝品、残品也并不都是不值一文的,如果是非珍品中的精品,一样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一样可以获得高额收益,也是值得收藏和投资的。
 
    1、慧看非名家,寻宝不追星
    在收藏之前,先必须学习一些砂壶的历史以及制作知识,至少在“砂”、“工”、“火”三方面有足够的常识。至于制壶者曾跟哪位名师学艺、作品为哪家博物馆收藏、获过多少金奖、银奖,这样的宣传听听便罢,不可盲目相信。炒作厉害的砂壶是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的。
    当代宜兴砂器若干大名家,已成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一些名家、炒作家、某些权贵人士与一些壶商四位一体联手做砂壶秀的现象,不过在重复上世纪台湾砂壶热的旧事。若干名家请良工制壶,然后堂皇地盖了个人图章,卖天价的事,不仅当地家喻户晓,许多精于壶事的壶家也大致清楚。台湾砂壶热潮的时候,名家的作伪,使得藏壶以期升值的愿望无法实现。当时许多台湾民众争相购买上百种甚至更多的壶,很快发现投资付之东流。
    对此,部分收藏者坚守的原则是“三不看”:一不看“证书”,二不看“职称”,三不看“印章”。
    看什么呢?
    看砂色是否纯正,看壶型是否典雅,看做工是否精良,看窑火是否适中。壶的取料要讲究,壶的整体要有美感,火候要稳定。此外,喜欢喝茶的朋友还一定要试试沏茶是否实用。
 
    2、无名未必廉
    紫砂器,与历史上其它的名陶名瓷不一样,多数制作者喜欢具上个人的姓名或艺名。明代一般都以竹刀镌刻,至清初印章才逐渐流行。历经五百年沧桑,真正为名家亲手所做,能够得到“茗壶”资格的壶式,恐怕只有几百种吧。最为藏者所珍爱的,是历史上非名家富有创新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往往更具有投资的价值和升值的空间。
    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的一桃杯,为项圣思所做。项圣思,至今对其身世一无所知,是典型的非名家。近代名家裴石民为此桃杯配了个盖,加上若干名人渲染,此有民俗情趣的桃杯,被夸大了价值。有藏者曾经购得一桃杯,无款,可设计得极为简洁,杯型即桃型,壶把为桃树枝状,具一个桃叶,很自然贴在端把左侧,藏友们看了无一不赞叹无名陶艺家的巧思!
 
    3、慧看非珍品,仿品亦有价
    事实上,大名家真作可谓寥若晨星,而仿大名家制作则如过江之鲫了。仿品中绝大多数出自非名家之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做得出类拔萃,值得珍藏。所谓的赝品并不都是一文不值的,其中做工精致、造型古典的壶,只要价格合适,也值得一藏。
    明代的时大彬是历史上做壶非常有名的大家,他的真品现在已经十分罕见了。但是一些清代的能工巧匠的仿品做工也很精美,不少标明“清代.时大彬”的仿制壶款,同样价格不菲,极具收藏价值。
    另外一位做壶名家曼生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但是有一些以“曼生”作为印章的民国时制作的壶,虽然一看即知必然是赝品,但因为模仿得惟妙惟肖,现在在收藏界也是炙手可热,近年来升值不少。
 
    4、残品非无值
    有些非名家精品壶,已有残或重残,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十几年前,台湾砂壶大热之时,一位富商声称凡残壶即分文不值,但收藏的价值标准岂是可以任意确定的。事实上,这些年来海峡两岸共同的情况是,无论名家的残壶,还是非名家的精品残壶,都远比十几年前涨了许多倍。
    简而言之,以壶论壶,会炒作自己的制作者往往做不好壶,即使本来技艺不错的因为急于出名而心浮气躁不去好好做壶,企图走捷径,难免有泡沫破灭的一天;好好做壶的人又往往不谙于宣传,反而升值空间很大。就好比无名的千里马,需要慧眼的伯乐!
 
作者:淘壶人小编
日期:2023-08-2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