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弥陀山”,每个喜普洱茶的人,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古茶山。就个人而言,“南山”是诗歌写作回归的弥陀山,“南糯山”则是品饮普洱茶回归的弥陀山。
南糯山,应是傣语翻译过来的,其意“笋酱”。据说,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得十分喜欢,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另有传言,说诸葛亮在南征之时,也曾路过此地,因士兵不服水土,生了眼病,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因而也有人称为孔明山。
再此不言,诸葛亮是否植茶,南征是否到达滇南,这是传说也好,是事实也罢。于茶外,南糯山,是个谜。然而,于普洱茶江湖而言,这座古茶山其闻名于世较早。笔者在查阅一些有关普洱茶的碎史得知,在云南众茶山中,首次摘得国家级大奖的普洱茶制品,便是出自该座茶山的茶料。
当然,笔者始闻“南糯山”,则是源自一株栽培型古茶树。这株古茶树,据推断,其树龄达800多年,可惜在1995年不幸仙逝。这对于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未见得此仙树,乃是一生的遗憾,这么说,也不为过。
我对于南糯山的认识,便源于此。也因这株仙树的缘故,于情于南糯山,其容颜显得更尊贵了。在云南茶史上,茶行业内评价较高的古茶山,莫过于澜沧江以东的古六大茶山。据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这些古茶山闻名于今,其所在地亦闻名于他乡。
反过来看,闻名的东西其追求者也太多,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对于新茶友来说,要寻得一款真品,如“丈二摸不着头脑”,难以分辨孰真孰伪。相对于近些年,逐渐被挖掘出来的,其口感、滋味甚好的古树普洱茶,也走心普洱茶茶友。南糯山的茶品,闻名早,但真正走热茶市,也是在近几年。
于眼前这款南糯十年古树春料,南茗佳人出品的“如故”茶品,于情于南糯山,甚有情怀。一品,如遇与十年的老友,再度重逢,欣喜而欢。再品,亦如伯牙遇子期,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之感。三品叹之,此时茶老人未老,钟情一茶一饮亦如时光渐而倒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