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城市,温暖变得奢侈。点一枚蜡烛,暖一杯传统的中国茶,暖意,蔓延,心情如同躺在熟透的谷子里。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之药效千年前已为人所知。时值冬令,万物闭藏,滋补养生之道大行。饮茶者,御寒保暖、润喉生津、安神消郁,乃冬日养生的上佳之选。
1
防寒保暖,多喝红茶
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
研究发现红茶可以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中风和心脏病正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经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红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此外,常用红茶漱口或直接饮用还有预防流感的作用,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喝红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降低皮肤癌发病率也有独到的作用,这样使红茶的受众更广泛。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还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喝红茶时茶叶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热饮,最好现喝现泡,如果放的时间长了,营养和口感都会打折扣。
2
祛燥降火,来杯绿茶
天气候干燥,加上人们喜欢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便秘、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等后果,而这个时候就可以绿茶。 茶最突出的功能之一就是去火排毒,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其中未发酵类茶比发酵类的茶更去火。
绿茶是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轻度胃溃疡还有加速愈合的作用,并且能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爱抽烟喝酒的,还有体形较胖的人(一般是热体质),都比较适合饮用绿茶;另外,一些轻发酵的茶,如清香型铁观音、白茶、黄茶和生普,也有去火功能,且相对于绿茶,茶性会温和一些,肠胃不太好又想去火的小伙伴,也可试试这一类的茶品。
3
去腻消食,多饮熟普
民间素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所以,“吃”——是冬天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可在饱餐美食之后,有些肠胃功能较弱的朋友,就会有些油腻的不适感了。况且,冬天不减肥,春天徒伤悲,一想到这不仅是个适宜大快朵颐,同时更是个“噌噌”长肉的时节,顿时觉得眼前冒着热气和香气的羊肉汤都在不怀好意了呢。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茶叶去腻助消化的功效记载,如“去腻减肥,轻身换骨”,“解浓油”,“久食令人瘦”等,而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泻”的记载,而普洱茶的降脂、降胆固醇等保健功能也已经被医学界证实,其中尤以普洱熟茶的减肥效果更为突出。所以,在胃口大开的冬天,如果想要消食去腻,建议大家选择一款口粮熟普茶。
普洱熟茶因“渥堆”这一特殊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它不同于其他茶类的品质特点及功效:茶汤浓厚、口感顺滑,属性温和不刺激。在适宜的浓度下,粘稠、甘滑、醇厚的茶汤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可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特别适合大量进补的冬季。
4
抗菌消炎,煮壶老白茶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它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因为经过陈放之后,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汤色逐渐变红,滋味变得醇和,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冬季常饮老白茶,可抗菌消炎、祛风寒,增强免疫力。
老白茶很耐泡,在普通泡法下可达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单单的沏泡无法做到将茶叶中的精华完全释放——煮,才能完全显现出它的神韵和精髓。煮出来的老白茶,有着怡人的淡淡药香或枣香,口感更醇厚,饮后会有一股舒坦之气弥漫于胸腹,回味无穷。而且煮着喝,不需要繁琐的茶具和泡茶程序,十分适合朋友聚会。
5
抑郁不妨品花茶安神
冬天天寒抑郁时,不妨喝些花茶。花茶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茗时,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
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养肝利胆,对治疗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心情抑郁、性情烦躁时可以喝一杯来消除郁闷。所谓茉莉花茶就是以绿茶茶胚加入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熏制而成。
现在很多女性都流行喝玫瑰花茶,冬季饮用,有美容、调经、疏理肝经、舒缓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之效果。玫瑰性温,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具有一定的温热身体的效果。
文字来源于网络,七茶文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仅作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