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境三界
普洱茶
境者,境域也,境界也。品茶悟道,论茶载道,有三种境界,称之为“茶境三界”。
01
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有利于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定境域;而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最佳境域,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境”。
在中国,诗有“诗境”,词有“词境”,画有“画境”,语有“语境”,物有“物境”,情有“情境”,茶有“茶境”。此之谓“境”者,尽管其各自的构成因子有所不同,但皆指其高妙的意境,无与伦比的人文艺术境界。
茶境者,品茶的美妙意境、幽雅的人文艺术境界之谓也。
茶境如云岚晨曦,如星河熠熠,如春花秋月,如红枫霜染;茶境似潺潺溪流,似帘幕翔鱼,似平湖塔影,似千重瀑布;茶境是秦楼楚馆,是书香门弟,是舞榭歌台,是禅林胜地;茶境有文苑佳人,有武林剑影,有天地风范,有河岳英灵。
 
02
品茶讲究文化氛围,注重环境的幽雅宁静之美。
中国人品茶尤为注重茶境,以雅为美,追求雅致幽趣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境界。明人《茗谭》论及品茶的环境与境界时说:
幽竹山窗,鸟啼花落,独坐展书,新茶初熟,鼻观生香,睡魔顿却,此乐正索解人不得也。饮茶须择清癯韵士为侣,始与茶理相契,若腯汉肥伧,满身垢气,大损香味,不可与作缘。
此之谓“茶理”者,则茶道也;此之谓“茶境”者,“幽竹山窗,鸟啼花落,独坐展书,新茶初熟,鼻观生香,睡魔顿却”是也。茶道与茶境的妙合无垠,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的真谛所在。
《茗笈》引《茶解》:“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银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这是怎样一种茶境?是高雅?是幽趣?说不清,道不明,唯有你自己进入此等境界,方解个中奥秘,方知此中真谛。
茶境的创造,在于茶,更在于人;茶为境之媒,人为境之心,合而为茶境。故中国人品茶,历来注重茶德,近君子而远小人。以君子为伍,情趣盎然,茶境迭生;与小人同座,茶味索然,茶境丧失殆尽。
 
03
品茶悟道,论茶载道,有三种境界,称之为“茶境三界”。
04
圣境: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之境
茶人圣境的主要特征:以入世为宗,安社稷、济苍生,以治国齐家平天下为志向,德高仁义,处世平和,安贫乐道。中国古典哲学,儒道释,都崇尚“真善美”,茶道之圣境,以“真”为本,以“美”为尚,以“善”为先。
05
悟境,释家所追求的涅槃境界
佛教禅宗,特别注重一个“悟”字。悟有两种:一是“渐悟”,要重在长期修炼,面壁十年,修成正果。这是以神秀为代表的禅宗北宗;二是“顿悟”,人人皆有佛性,并不注重修炼,可以行善积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宗。
吕茶论道者,要想达到这种悟境,需要的是智慧,是眼界,是胸怀,是思维之敏捷,视野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智慧之聪达。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都必须悟,追求严羽《沧浪诗话》所倡导的“妙悟”,他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道如此,茶道何尝不如此?品茶悟道者,一旦进入“烈士末年”,或功成名就,或壮志未酬,都要开悟人生,寻求人生归宿与心灵之美善。
 
06
仙境,道家所向往的回归自然,羽化登仙的神仙境界
仙境,如同蓬莱仙岛,如同西王母的寿桃宴,如同黄帝在鼎湖乘龙飞天,所憧憬的是一种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人生境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自古以来,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国人多有向往道家的山水田园生活和阮郞采药遇仙女、萧玉吹箫登仙之类的际遇的。
元代大诗人揭傒斯有一首《题四清图》的品茶诗:
三清玉川子,忍穷吟《月蚀》,天高叫欲死。
独对烹茶婢,白头赤脚老无齿。
吁嗟乎,玉川子。
此处所谓“三清”,是道教所崇尚的三位神仙灵祇,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他们都居于仙境,所以以三清为三种仙境。
玉川子卢仝有七碗烹茶诗,所以道教又将卢仝烹茶列为一清,与道教三清并列,故有“四清图”。就这样,茶境也作为仙境之一,而为道教的“四清境”。这是道教仙境与茶境紧密结合的有力证据,也是揭傒斯与《四清图》作者对中国茶道的一大发明创造。
 
05
此三种境界,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层次有别。儒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释家说“慈悲为怀”“人皆有佛性”;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都是美好人生的真谛所在。
所以从社会人生的高度来考察,何谓茶境?茶境者,圣境也,悟境也,仙境也。从圣境到悟境到仙境,几乎经历人生的全过程。皆较而言,圣境之追求,悟境之把握,仙境之进入,取决于茶人的教养、胸怀、阅历、修炼和人格之美。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8-3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