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发酵 >
渥堆发酵——普洱茶低迷年代的巨大突破
普洱茶
民国年间虽然普洱茶在现代商业、品牌、文化意识方面都得以觉醒,同时云南中茶公司成立后在现代产业方面也取得一定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内忧外患的缘故,整个普洱茶产业与清朝鼎盛时期相比还是不断走向低迷。1949年新中国成立,边疆稳定,百废待兴,崭新的希望,春天的气息再次升起,普洱茶产业似乎又迎来新的转机。但广大茶农、茶商、茶人们那时没想到的是,这个转机的真正到来还要经历几十年,整整一代人的曲折。
从1953 年开始至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消灭了所有私营茶庄,个体茶农全部加入合作社,所有茶叶生产全部纳入计划经济轨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云南省只有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临沧茶厂等几家国有企业在按中茶公司下发的计划指标生产普洱茶,连自己开发和销售产品的权利都没有。而中茶公司下发的生产指标,也是完全根据销量制定的,即所谓的“以销定产”。
在呆板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仅生产厂家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打击,普洱茶原本就已萎缩到有限的市场需求也再次横遭摧残,生产和消费出现极大萎缩,普洱茶步入到最低迷的时期。在这个低迷期,许多古茶园在低产茶园向高产茶园的改造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样令人难以释怀的,是普洱茶这个大品牌几近湮灭,以致在解放后的三十四年内,一两代云南人都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
 
当普洱茶生产几乎停顿的同时,由于私人茶庄的停业,剩下的几大国有茶厂完全按照计划指标生产,而计划指标又是中茶公司根据次年的计划销量制定下发的。这种“以销定产”、“产销一体”,产量即是销量的生产方式,意味着传统普洱茶存卖结合的生产销售方式结束了。其结果是直接造成普洱茶特性,也即普洱茶后发酵的生命性逐渐丧失。与中国茶的主流绿茶相比,普洱茶最大的特点是其后发酵的生命性。而普洱茶存量的流失,即产即卖,意味着普洱茶失去了陈放的时间。而这,也就意味着普洱茶失去了品质不断变化提升,富于变化和生长的可能,正在向绿茶标准靠拢,逐渐蜕化为只是一种产自云南的茶,只是诸多农副产品中的一种普通消费品。
人们消费普洱茶,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物质消费层面,牛饮解渴,不过是茶水罢了。这种转变,使传统普洱茶品饮过程中,失去了富于审美艺术性的“品”字,而只剩下单纯的“饮”了。普洱茶“品性”的丧失,使普洱茶不再是中国著名茶品中的一个类别,而只是一种产自云南的茶叶,一种可以用来做红茶、绿茶、花茶等各种茶类,甚至是英国立顿红茶的原料。普洱茶“品性”的丧失,也就是品牌性的丧失,和那些逐渐消逝在时光尘埃中的普洱茶老字号一起,差不多在整个二十世纪内,普洱茶的名号逐渐湮没无闻。
 
不过,在这近百年的普洱茶蛰伏沉寂时光里,有几件有关普洱茶的大事还是应该提及。1951年12月“中茶牌”商标注册成功,从1952年起所生产的普洱茶包装上的文字,最上面是倒读的“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中间是八中茶商标,下方是倒读的“中茶牌圆茶”繁体字。由于八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手工加盖,因印色之别而有红印、黄印、绿印之称,这期间所生产的茶后来俗称为“印级茶”。
期间经过多次企业名称变更后,从1972年起“中茶牌圆茶”停用,开始改称“云南七子饼茶”,上面文字为“云南七子饼茶”下有英文,中间仍是八中茶商标,下面文字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并同样有英文,八中茶商标中的茶字同样是手工加盖,因印色的不同有红印、黄印、绿印、水蓝印之分,普洱茶从此开始了“饼级茶”时代。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复杂而奇妙的,正所谓否极泰来。正是在这个普洱茶较为低迷的年代,1975年在昆明茶厂厂长吴启英等人的带领下,现代普洱茶历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技术突破——普洱熟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诞生了。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的诞生,是普洱茶在这个低迷期中取得的最大技术突破,它开创了普洱茶的熟茶时代。不仅如此,同样是吴启英领衔,云南普洱茶界在1979年制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并由省公司下发到各大茶厂,成为全省普洱茶试行生产的规范。从此,云南普洱茶产业的生产工艺上了一个极大的台阶,为现代普洱茶产业的复兴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一带老茶客们的默默坚守和推动下,普洱茶的品饮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再发现并形成热潮,进而将这股风吹回到国内,推动普洱茶再次走上复兴之路。由于生逢其时,曾与普洱茶一起走过60来年光阴的“中茶”,甚至一度将云南茶的命运紧紧拽在手里的“中茶”,已经无力左右展翅高飞的普洱茶命运了。1996年昆明茶厂宣布停产,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也在90年代末,脱离了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束缚开始改制,“中茶”式微。随着众多新创企业的加入及市场热潮的到来,普洱茶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全新时代!
作者:段兆顺
日期:2023-09-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