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种植知识 >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普洱茶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科学规划设计 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做到每一片改造的茶园事先均有规范图和效果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2、营造防护林 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3、茶园留养模式 a、高密度留养模式 :株×行= 2m × 2.5m ,株高控制在 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 10m × 10m 。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 6m × 5m ,株高控制在 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 8m × 8m ;c、茶—樟、茶¬—豆科树种(固氮)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木姜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光照直射和散射的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木姜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4、种植行道、山顶、园区四周、箐沟树木 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 6米 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 3m × 3m ,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水东瓜树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环境。 
  5、种植梯壁植物 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 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种子直播为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影响效果。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栖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 
  6、建设蓄排系统 根据茶园面积规模大小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 -20m3 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 30m3 ;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 -5 m3 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 15cm 、长5 -10m 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有条件的茶园可考虑安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7、安装防控设施 因地、因园制宜安装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 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8、改良品种结构 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紫娟、长叶白毫、桃型叶等优良品种,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9、施用安全绿茶有机肥及安全农药 茶园严控不合格肥料的施用及不全安农药的施用,杜绝人为的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  
 
作者:未知
日期:2023-09-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