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
普洱茶
内容梗概:文明的基础是物质生产。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茶的种植和利用也成为我国物质文明的重要成果。我国西南边陲云南,远在公元3世纪的蜀汉时期,就有种植云南大叶种茶的传说。沧海桑田,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今云南普洱茶已蜚声国内外。
作者简介:邹家驹,男,1953年生,中共党员,籍贯四川合理。曾任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现任云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是蜚声国际内外普洱茶专家。邹家驹1976年云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外贸局业务处工作,1978年至1999年先后任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外销员、副科长、副总经理、总经理。1999年任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家驹出版有《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话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另有多种上乘作品刊于海内外各种刊物。
内容亮点: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的制作/普洱茶的存放/普洱茶辩伪/枣香厚砖/云南紧茶/古茶树考察记/张国立:以茶辨性,以性鉴茶/景迈古茶树风波
精读笔记:
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
普洱茶品性温和,既不似绿茶清寒,又不似红茶浓烈,独具沉香、醇厚、甘滑的风韵。普洱茶发展演变于晒青茶,但晒青茶绝不等于普洱茶。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与宋,成熟于明,繁荣与清,衰于民国,复兴与今。
人工发酵普洱茶(俗称熟普)50年代初期出现于香港。云南省于1974年开始在昆明茶厂试验生产,随后在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等地推广。普洱茶的产地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先后在云南南部发现的大型野生古茶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云南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使用茶叶的地区。目前发现的山茶属植物约有二百多种。云南茶好,好就好在它是最典型的茶。由于属性极端,苦涩重,味酽,而经过后发酵,化苦涩为甘醇,相得益彰,茶性最终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普洱茶的制作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致加工成滇青茶。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园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等压制差,习惯上统称紧压茶。
4、以上晒青系列产品,经过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笔者认为,保存茶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使用的包装材料透气性好;不装罐不烘烤不冷冻;储藏地点避开所有异味;空气中间歇性保持一定的水分;开仓关仓造成时有热胀时有冷缩;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陈化成熟后移到较干燥的仓库或地方继续存放。
 
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许多普洱茶书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唯干似好,唯干为荣,真理是相对的,错位一步就成为谬误。没有一定的水分湿度,哪来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许多人盲目追求虚无缥缈的干仓,茶肧多年不见变化,既浪费时间、电力又浪费金钱,到头来只好去宣扬喝苦涩的晒青生茶。
普洱茶辨伪
普洱茶是茶中古玩,买陈年普洱需要培养眼力,认识标牌,懂得香气滋味固然重要,但学习历史,了解时代背景知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芳村卖的云南普洱茶图谱谬误太多,我准备写一些列云南普洱茶史话逐一澄清。图谱中的云南普洱茶砖内扉,标明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57年生产的38×50mm枣香厚砖。我仅指出三点:一是1957年省公司的全称是“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名称中没有“进出口”,也没有“分公司”。二是1972年2月启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三是1976年才增加普洱沱茶和普洱砖茶两项生产。1957年到1976年,时间出入达二十年之久,生个小孩都成人了。至于价格上闹出多大差距,我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想象,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空间,浑水摸鱼者宰客会更加得心应手。标帖弄老弄旧,造假者办法多多,花几分钱的内扉成本,企图换的成千上万的历史价值。
 
而枣香厚砖的说法,也不知道是怎么“商文化”出来的。或许茶叶容易串味,不小心传出了大枣的味道?
云南紧茶
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馆珍藏的茶品中,有一个1975年至1985年期间生产的纯粹是沱茶外形的所谓“云南紧茶”
云南茶叶界都知道,在1975年至1985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计划经济特征最明显、控制力最强的时期,那个时期,云南根本没有下过“票图”中所谓“云南紧茶”的生存计划,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这个产品。
 
云南紧茶,指的是销西藏的心脏形和1976年改为长砖块形成的紧压茶,从计划安排到业内的人士都知道这一点,沱茶的计划安排,从来是同紧茶分开的。造假贩假者一不懂历史。二不知道计划经济的法则。三不按业内的行规,随意编年造史,制造赝品。说是沱茶,包装纸上又印有紧茶字样,说是紧茶,又压成沱茶形状。再者,这一时期亦没有心脏形紧茶生产。
古茶树考察记
在哀牢山、无量山和双江邦马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跋涉。队伍中,有年近六十的省人大领导,有二十刚出头的学生。他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背包客”,也不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户外活动者,这是省茶叶协会组织的科研、教学和政府部门对普洱茶产区的古生茶树进行的系列考察活动。
 
80年代初,香港茶叶商会会长在交易会上告诉香港民众,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越南、泰国、广西等地的普洱茶,应市可以,但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当,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较为强烈的苦涩味,滑口陈香,必定成为普洱茶之极品。那些年的交易会上,云南展位挤满了港澳茶商。云南普洱茶得以传播发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独树一帜,这与云南普洱茶产区内丰富的古生和栽培型大茶树有着密切的关系。考察云南普洱茶种质资源,探索云南普洱茶凸显的生物学奥秘,是此行的目的。
 
2003年7月,张国立来昆明拍戏。我泡了一壶十多年的老茶,我们饮着。从前对他的了解是在屏幕上,他认识我,才几个小时,所了解的就几个字:“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我们品茶论茶,我没提一句屏幕上的事,它没问一句茶叶的事。然而,他却突然对着我那壶茶说,他虽然有各种各样年代的茶,现在一比,算是喝了酱油汤,喝晕了,这壶老茶正好打醒。在云南拍片期间,张国立捐资认养了一棵古茶树。
就这样,在茶壶里与历史交汇、冲泡积累在普洱茶上的悠悠岁月成了我们此后共处时的必要内容。他说他在茶壶中慢慢地细细地解读我,并说影响了他的生活态度。
 
思茅市临沧县景迈村万亩古茶园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株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在千家寨“茶树王”官司开庭前悄然死去。根据历史记载,五百年前古茶园发生一次大火灾,四百年前遇一次大虫灾,80世纪中后期曾遭乱砍滥伐,经历沧桑。简介牌上说明,千百年过来,古茶园的茶树,全靠自然肥力生长。
千百年来与古茶园相安无事的乡民被县里认为没有古茶树保护意思,担心他们国度采摘,损坏茶树。我们见到一位采茶的傣族妇女,因语言不通,难于沟通。她爬在一棵两米高的古茶树上,只采一芽二叶。我故意摘了看来翠绿、但已开始革质化的四五叶递给她。她连连摇头,意思很明确,不能那样采摘。
 
在101公司承包和实施保护措施一年多后,千年古茶王“仙逝”了,空剩一座“茶王亭”默默地立在一边。万亩古茶园在1999年冬季严重霜冻中都挺过去了。调查组认为不合理的管护措施将会加速茶树生势的衰退。
邹先生是老茶人,文风平实、好读。和许多板起脸来对人进行普洱茶布道的茶书相比,这本书真是漫话,津津乐道,娓娓道来,充满爆料,轻松诙谐。但别以为邹先生没有见识。恰恰相反,书中流露出的许多见识是发人深省的。他多年研究、介绍云南大叶种茶,即普洱茶的知名专家,他带领助手长年在云南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在实地考察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读来亲切感人。
作者:说茶网
日期:2023-09-2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