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茶界怪谈,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喝茶?
清醒的人不一定快乐,所以才有人喜欢喝酒。
 
夜幕,酒吧夜店灯火辉煌,年轻人都汇聚于此,他们白天可能是写字楼里抱怨着老板同事的白领,可能是规规矩矩的公务员,可能是一丝不苟的教师医生,还有无所事事的“游民”。他们白天可能肩负着工作、学习、家庭的压力,一旦有了私人时间,就会选择释放天性,酒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酒,还有很多人爱茶,空下来的时候,泡一壶茶,独坐一隅,或邀三两好友,喝茶闲谈,时光悠然,自在得意,也是一种舒缓方式。但是我们能明显的发现爱喝茶、常喝茶的人、会喝茶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甚至已经养成了茶不离手的习惯。可是爱喝茶的年轻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从我长时间的观察了解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
 
口味
作为一款饮料,味道一定是首要的,我们可以看见街边的冷饮店也有茶卖,不过他们卖的叫花果茶或是奶茶,反正都是加了其他调味品的,这些饮料就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而茶本身的味道与其他饮料相比可能就稍显单一淡薄,不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味蕾。
 
成本高
①时间成本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很多中老年人饮茶?他们能在茶馆悠然自在,因为他们有时间啊!
 
尤其是功夫茶道,涉及到选择茶具,配茶,学习泡茶的手法、掌握泡茶的水温、浸泡时间的长短等等,除了泡茶本身需要时间,泡茶背后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学习。除了真的很爱茶的人愿意花时间慢慢泡茶,很多人都是退休了,没事儿做就泡泡茶,或者是自己支配时间充裕的人。
 
②金钱成本
茶,尤其是好茶,从来都不是快消品,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非常大,房子、车子、结婚、子女教育样样都需要钱,还是需要不少的钱,光是这些就已经耗尽他们的血汗,别说拿钱去买两饼好茶了,就没这个余钱。在他们刚需都没满足的时候怎么能去追求品茶、茶道这些呢。
 
③文化成本
从神农氏发现茶叶,到唐朝煎茶、宋朝点茶、明清泡茶,中国的茶文化也绵延数千年之久,茶叶发展的历史、茶道、茶艺、茶叶分类、茶的品种、各大名茶、茶山头、不同茶的特性等等知识涉猎范围广,很多人的心里“茶”更像是阳春白雪,遥不可及,敬而远之。
 
饮茶方式传统——与年轻人的快消费背道而驰
我国的饮茶方式经过了长时间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演变,饮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最简单方便的泡茶已经成了当前的主流,但是泡茶也分了很多方式,直接用杯子泡,这是比较简单的,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有一种就是用壶或盖碗泡茶,再倒在小杯中品饮,这种就比较讲究了,需要选器、备茶、学习泡茶知识等等,而且只要是泡茶就需要等待(袋装茶除外),年轻人一听到怕是就头疼。
 
相反的是,比起茶,咖啡可就简单多了,上班族感到疲倦了,同样是可以提神的饮料,速溶咖啡就来的更迅速,还有一股浓香。
 
此外,不论喝酒、喝咖啡还是喝茶都是一种社交方式,喝酒能让人放松警惕,酒过三杯,谈话更轻松,而喝茶则让人越喝越清醒,商务场合倒是适合,休闲娱乐恐怕就会被年轻人抛之脑后了。
 
惯性思维——缺乏引导
很多年轻人一提到茶,就想到联想到老年人在公园、茶楼里饮茶的场景,认为饮茶就是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喝茶肯定不适合自己,还是等老了喝不动酒了再喝茶吧,所以从一开始还没享受过喝茶的乐趣就给茶判了死刑。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种对茶的排斥就是因为不了解茶,饮茶的习惯流传千年,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呢?说明茶无论是口感还是功效都有很多可取之处。
 
日本的茶道还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日本的茶道比我们国家保留更完整,受众更广。这就是一种文化引导,很多日本的小孩从小就被送去学习茶道,不仅是一种文化熏陶,也是为以后的社交打下基础,形成一种全民崇尚茶道的风气。当然,这些日本的小孩子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了解了茶,喝惯了茶,自然就不会再因不懂茶而将茶拒之门外了。
 
年轻人更应该多饮茶
①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之滥觞,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知否》里有许多讲到点茶文化的场景,剧中也极力渲染宋代的茶文化,从电视剧里似乎又看到我们国家巅峰造极的茶艺与茶文化,典雅至极的器物与技艺,那么绚烂的文化,丝丝入扣,引人入胜,青年一代,应当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②喝茶有益
如果说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那么茶就是对身体健康最有利的投资,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因此茶的保健效果也是闻名遐迩的,常喝茶一般能起到消暑解渴、提神醒脑、明目清肝、消食减肥、降血脂降三高等药理作用。
 
除了有益身体健康,饮茶还会培养人的气质、耐心,做一个懂礼仪、有气质、知情趣的人,常喝茶带来的淡定从容,无论在哪都自成风景。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4-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