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不会喝茶或不喝茶似乎成了一件丢份的事
普洱茶
在全民饮茶的大环境下,你说你不会喝茶或不喝茶似乎成了一件丢份的事了。于是,总有些人只要一见到茶及参加各类茶会就张口茶艺、茶道,闭口茶禅一味乱吹一通,反正大家都不是很懂。就这样,茶界涌现出了一大批“茶糊涂”、“茶混混”,大家因茶“欢聚一堂”、乐此不疲。
茶艺(师)   
广义上讲是种茶、做茶、泡茶等跟茶相关的技艺与方法,现在泛指泡茶的技艺。通过人来展现茶的面貌与品质是学茶艺的最终目的。
茶艺既然是个技术活,那么它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东西,三年学徒可成师,只能称为技艺,若干年后泡茶技艺炉火纯青了,这个艺也就可升为艺术了。
何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榜样,中国茶六大类一千多种,试问你多久才能搞懂,搞不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有关部门那里十天半月就能“混”到一本相关部门颁发的茶艺师证书,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膨胀的浮躁社会,这些快速泛滥的“文化商业产物”,对业界和社会是贡献?还是危害?值得商榷!
 
茶艺,永远是茶在前,艺在后。艺是靠人展示出来的,茶艺是用人将茶最好最美好的一面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切不能本末倒置,茶艺师泡茶时不要刻意的表现自己,那是大忌,你手中泡出的茶好不好喝才最重要。因为你当初学的是茶艺课,而非电影表演。真正的茶艺师泡茶时应该做到心无旁骛、茶人合一,这样才能泡出一款好茶,其间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始终怀着一颗谦卑、平和、感恩的心去泡。
一句话,茶艺师泡茶,茶是主角,人是配角;茶是红花,人是绿叶。茶艺,动作优雅是前提,茶汤好喝是目的。
茶禅一味  
顾名思义,茶中有禅,禅中有茶,两者融合,茶禅一体。
世间先有茶,再有禅。茶,禅茶,是指一种物质;禅,茶禅,是指一种意境。
禅,是佛教中的一种修为,讲究虚灵宁静,把外缘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回自身。修禅需打坐,打坐易犯困乏,须茶来解,所以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就是僧人。
 
茶道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道很大,它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又是有规律的,有方向的、有法则的。我们常说的人道、商道、官道、妇道、盗亦有道等都说明了人与万物皆有道可循,有道可依、有道必守。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一切茶艺、茶礼、茶技的集大成者,是茶这种物质通过人类的行为与思想进行升华的产物。浅里说,是有规则、有礼仪、有思想的饮茶方式;深里说,茶道就是一部哲学。
说起茶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茶道,其实最早提到茶道二字的是皎然和尚(生卒年不详),但他跟陆羽(733-804)关系很好,陆羽称其为亦师、亦兄、亦友,可以说没有皎然,就没有陆羽的《茶经》。皎然留下的唐诗有470首,写茶的有15首,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写道“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茶道两字的出现比日本早了800余年,只不过宋朝没用此概念,但上至皇帝、下至布衣盛行的点茶、斗茶其实就是后来茶道的模本。
 
我想把茶道总结成一句,就是:在特定的环境,用特定的器、席、水、茶举行特定的仪式,用精神来品茶,是一种超越普通生理需求的一个过程。
日本茶道是在汉、唐、宋文化的基础上演变和创立的,那时候的天朝简直就是日本人的偶像,什么都向汉人看齐。而中国的文化(包括茶文化)由于历史原因曾经断层过,现在大家觉醒了,也有些人开始在努力重拾中国茶道,创建了“清静怡真”的中国特色茶道精神,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完整的体系,而搞成了有日本茶道影子的四不像产物。
我一直认为,茶道精神是不分国界的,何必去争它是你的是我的,茶是一碗水的和平,茶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融入任何文化。喝茶不过拿起、放下;世事可以且拿起、且放下;人生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这也是我理解的茶道。
沏上一壶新茶,茶烟袅袅,思绪阵阵,在那浸泡的茶汤中慢慢品着汉时的沧桑、唐时的浪漫、宋时的礼仪、清时的战争、民国的文艺……
而现在,只剩下浮华……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0-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