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种植知识 >
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普洱茶
 
  无公害茶叶是指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茶叶的总称。
  我国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多年来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超标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品质和声誉,使出口贸易陷入困境,而且阻碍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再加上面临经济全球化,而茶叶的消费增长速度低于产量增长速度,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只有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才能有效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提升产品形象,从而打破“绿色壁垒”,做大做强我国茶叶产业。因此,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对于茶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狠抓茶叶卫生质量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要根本解决无公害茶卫生质量问题,还必须加大力度,常抓不懈。下面,就简要阐述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的主要技术要点。 
  一、无公害茶园的建设 
  1.新茶园的建设 
  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规划内容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梯田标准化、良种化的要求,能达到无公害、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最大化的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建设新茶园前,应先进行环境中大气、水源和土壤测试,大气按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执行,土壤应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标准,水质按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
    茶园四周最好有树林环抱,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茶园土壤要深厚(80厘米以上)、肥沃、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酸碱度(PH值)为4.5-5.5,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良好,不积水;茶园集中成片,要有一定的规模,应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建立茶园最为理想;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其它种植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与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距离5公里以上,一定要有隔离带。 
  2.旧茶园的改造 
  旧茶园可能因管理部到位或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而不符合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对于环境被破坏而不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茶园,要淘汰改值或退茶还林。而环境条件无变化的旧茶园,随着茶树树龄的增长,茶树可能出现过高、蓬面鸡爪枝、干枯枝、病虫枝多等疾病,造成减产质量下降等问题,可以根据茶树的再生能力对茶树进行合理的树冠改造,剪去病、弱、枯枝,重新培养蓬面。对于劣质低产的茶树要进行改植,并尽量保证改值当年老树茶叶的采摘,以减少损失。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无公害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积极稳妥地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哄而上。要以重点改造、提高现有茶园为主,新建茶园则应从基础抓起,要适当增加投入,做到园、林、水、路综合整改,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避免交叉污染,为茶叶生产创造良好条件,逐步走上无公害化生产。 
  二、无公害茶园茶树的种植 
  1.品种的选择 
  因地制宜,茶树品种尽量采用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推广品种,选择的标准应是优质、高产、高抗和适应性。选用无毒健壮的种苗,优先采用无性繁殖。从外地引进种苗时,须经植检部门检疫认可后方能种植,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另外还可以考虑多品种间的搭配来解决一些矛盾和提高效益。 
  2.茶树种植 
  根据地形、坡度等自然条件,规划好道路、水池等附属设施,划分区块,区块大小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合理密植,受到茶农广泛接受的种植规格有两种:一种是大行距为1.5米×小行距0.33米×株距0.33米,双行双株种植方式;第二种大行距为1.2米×小行距0.33米×株距0.15米的双行单株种植方式,每亩用苗量均为5350株左右。
   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目前移栽茶苗多采用开沟或开穴种植法,种植时要把茶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用手或用脚将土压紧,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
    种植后一定要淋足定根水,然后在根部四周撒上一层细土,有条件的可以铺草保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在种植后一个月内均要加强淋水,确保全苗壮苗。新种植茶园会有不同程度的缺蔸现象,要及时补植齐苗,做到补一蔸活一蔸,增施肥料,赶上早植茶树。 
  3.防护林、遮荫树、绿肥的种植 
  园区周边防护林带树种,要求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株高大、抗风力强、生长快、与茶树无共同的病虫害及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杉木、松树、乌桕、苦楝、合欢、樟树、女贞、柏树、榆树等。园区内遮荫树和行道树应选择根系分布深,树冠宽大,叶片稀疏,病虫害少,冬季落叶的树种,如台湾相思、托叶楹、大叶合欢、泡桐、山苍籽、乌桕、银杏、杜仲等。间种绿肥:夏季可选种猪屎豆、田菁、绿豆等;冬季可选种紫云英、苕子、箭舌豌豆、蚕豆等。茶园梯壁坎边选种紫穗槐、铺地栏、无刺含羞草、木豆等绿肥。   
    三、无公害茶园的管理 
  1.无公害茶园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是塑造高产优质树冠所必需的技术措施,利用茶树的分枝习性,使茶树向壮,矮、密、齐的方向发展,促进新梢伸育,平衡芽数芽重,使之增调,加速树冠覆盖度形成。茶树修剪是对树体的生理刺激,也是一种创伤,所以剪次不能过频,应掌握周期和深度,因树、因龄选择剪法,交错使用,以培育和维持高产优质树冠。 
  茶树在幼年期主要用定型修剪方法改变其自然生长状态,建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的高产优质树冠,要求修剪时作到:
    各枝条平衡发展,避免高低参差;各枝条应粗壮短实;留下枝条位点好,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品种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茶树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主要有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目的是调节芽数、芽重、刺激树冠而生产枝育芽能力;轻修平是程度很轻平整树冠面的修剪,起调整发芽基础作用;深修剪是主产枝衰老时重组生产枝层的措施。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是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主枝和矮位分枝尚可利用的树冠修剪方法;台刈是齐地剪平,是主枝已无利用价值的重组树冠方法。 
  2.无公害茶园土壤的管理 
  土壤条件的优劣是茶树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茶树的立地之本。常规种植的茶园,可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以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无公害茶园水分的管理 
  茶园水分管理应以保水为主,一般要求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保证茶树能正常生育。茶园土壤进行铺草覆盖,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涵养水分。 建园时规划好水利设施,在干旱严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70%以下时,茶园应及时引水灌溉。 
  4.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无公害茶园施肥除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外,还要讲究施肥的经济效益,更要遵循无公害茶树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达到节约高效、改土低残、保证产品品质的无公害目标。坚持安全科学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控无机肥,营养元素平衡,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基肥应开沟深施,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l-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蒿秆、海草等类似物质以及经过堆制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追肥: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开沟施入茶园。 
  5.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从茶园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考虑,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结合茶树的生产管理,首要采用农业、生物防治措施,安置杀虫灯,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适时锄草与耕作,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减少因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茶季结束后及时清园,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次年病虫的发生量,但不得在茶叶采收季节使用;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必须使用时应选择在茶叶生产上允许使用、低毒低残留、当对安全的农药。 
  6.建立生产档案 
  茶园的所有生产活动都记录在档案中,要详细,包括除草、灌溉、施肥、喷药等,记录农药化肥施用的种类、时间、方法、用量等,建立化肥农药可追溯系统,以确保产品无公害的品质。 
  四、总结 
  2013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8.4万亩,产量0.52万吨,茶叶内外销大约各占一半,但内销无位,外销无价。当务之急是抓好茶叶卫生质量问题,全面提高茶叶品质与档次,确保消费者安全,及时掌握产销动态,拓展市场,使大埔县茶叶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并稳步发展,这是我县茶叶发展的唯一出路。
 
作者:未知
日期:2023-10-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