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需要真味 浓是为了遮真味
普洱茶
@ 茶友   珍珠天堂
茶需要真味,浓是为了遮真味。
有茶有情趣人生才有味。
@茶友  于灵芝
茶文化太深啦!我喜欢.
七茶 说
煮沸一壶水,触摸岁月的痕迹,同一泡陈年老茶交谈,
就是将那段没有你的日子,一杯一盏的
慢慢的,注入到记忆
工作和生活中,常听有人说“累”,特别是在公众当中传播疲惫更是一呼群应。是迫于生活的压力、碍于工作的繁重,还是生活太优越了,使被放逐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总之,生活水平提高了,感到累的人却多了,累的理由也在千变万幻着。 
“境由心生”,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不同的人都会面对不同的劳动强度和难度,付出的多少,往往源于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是想要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岗位,还是想名利双赢?太多的人说累,大多源于心灵的疲惫。 
生活中我们见到很多重体力劳动者,却很少抱怨生活的繁重,活得是那么快乐、洒脱。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让灵魂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世中奔波所受的伤,然后再去奔波。”  
可见,真正让我们感觉疲惫的并不是奔波本身,而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和我们不可触及的灵魂
远离心灵的疲惫,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给心灵以及物质的空间,扩大一点自由活动的余地,不见得一定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彻大悟,却应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健康心态。
   
茶的精神内核在于分享,在精心侍弄一杯茶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真实存在,完成了同天地万物的沟通,也表达了对茶的最高致敬。出于对极端之美的追求,品茶的过程已成为“生活艺术的一种信仰,一种对纯洁和精致的崇拜”
无限趋近于“至境”的过程,便是修行的过程。当因茶而聚,分享同一壶中倾出的茶汤,却因了心境的差异,咂摸出截然不同的况味来。茶聚时,茶对每个品饮者是公平的;一旦入了口,茶便不是原来的茶了。 
泥炉弄炭,松风煮茗,从茶中所获的快乐与愁肠无法言说。难怪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将追求“无上孤寂”作为最高审美。茶,是茶人们诗意的消遣,更是自我实现的通路所在。当品饮的境界不断提高,正如臻于化境的盖世武功在身,曲高而和寡,茶人的孤独也就越发深重了。
  
茶确实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处世方式,在不断观照内心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以茶人的方式思考,说出的话也越来越有“茶气”了。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北宋诗人王禹偁认为,茶有着荡涤灵魂的功能,如同中肯的批评;茶的“苦口”,则类似于善意的忠告。基于这个认识,茶泡得久了,就如听多了直谏、嘉言,可以重塑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泡一壶好茶,独自享用的人是可耻的;不断追问内心、臻于至境的路途中,孤独的茶人是崇高的。正如一句老套的说辞,“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这片刻的孤独,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时刻。 
世界太挤,我们需要找到一处精神的栖息地.
 
作者:七易
日期:2023-10-1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