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识茶不清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吗
普洱茶
喝茶案例
有一天,一位茶小白(对茶叶一窍不通者)好友很兴奋地拿了一泡茶来分享,他赞叹:“这泡茶香气清新持久,五六泡仍有清香,而且多喝几泡后感觉胃就空了,很饥饿,这绝对是减肥良药啊”。
冲泡喝了之后,我只能对其说:“哥们,这样的茶你还是少喝吧。”
他纳闷地询问原因,我解释道:“这泡茶,茶体本身的青没有转化到位,为了保有高香,在精制阶段采用轻焙火。这样的茶偏寒凉,从五行来说,木(茶叶)克土(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脾胃长期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则身体的营养供给不足,出现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我们常说喝茶有助于减肥,那是因为茶能帮助清除人体内的垃圾和排解毒素,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一喝茶就立竿见影觉得胃很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没有转化到位,含量偏高,刺激胃肠道,严重者引起胃痛。”
茶悟
喝茶懂茶的人很多,但是类似我好友这样的茶小白也不少。
他们常说买茶的时候听卖茶者说得头头是道,刚入门喝茶的就选购清香型口感的茶叶;像抽烟喝酒者,喜好重口味刺激味蕾,就买高火茶。
于是,为了迎合市场口感,制茶师做出了不同口感的茶叶,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这样的理念做茶还能做出茶之本味吗?
如果说消费者对茶的认识有限,以至于被误导。那么做茶人呢?术业有专攻,做茶人是不是应该全面的了解茶叶的本质和制茶工艺,才能保证把茶做好去引导消费者呢?
伊公羹、陆氏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的《之器》篇介绍了煮茶的风炉,风炉有三个通风的小窗,“上用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
伊公,是一生辅佐商朝五代帝王的名相伊尹,他曾以烹饪做比喻提出以和谐为最高原则的政治主张:“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五味调和,君臣佐使。”强调五味调和,过犹不及,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做茶也是这个道理,讲究一个中道。
 
做其茶气
我们说做茶主要是“做其茶气”。气为能量也,做茶就是要把茶叶的营养物质做出来。在制作过程中,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如咖啡碱、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实现最大转化,做好的茶茶质饱满,茶气充足。遇水冲泡后,茶的香气、茶汤的饱满度和茶的韵味融于一体,饮后两颊生津,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排气等身体感觉,有一种浸沐在愉悦轻松、飘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如卢仝《七碗茶诗》中写道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叶经过反复生克、转化,博取而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达到养生去邪的功效。如果在制茶过程中,没有精湛的工艺使茶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那么茶不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是会危害人体健康。
中医养生与茶
中医讲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其太过或不及均会导致人体发生外感性疾病,中医学把致病的六气称为六淫。茶叶如果没有做到位,出现除青不到位或者烧焦碳化等工艺缺陷,喝多了这样的茶,就生命而论,人体而言,就要么是寒湿加重,要么是燥热上火,无形中破坏人体的五行平衡,伤害人体的“气”,而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做茶人要做正能量的茶,做工艺到位、醇化到位的茶,滋养喝茶人的身与心!
作者:茶人和一
日期:2023-10-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