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春茶还没开始正式忙,茶鲜森去勐腊县的象明和易武乡对古六大茶山做了一次深度探寻之旅,前天凌晨赶回了勐海。今天给大家聊聊作为古六大茶山中小叶种代表的倚邦茶区。
2015年的时候,在西安遇到一个茶友,他说对于普洱茶来说,叶片越大,树龄越大。经过我的一番解释,他反而觉得普洱茶水深,小姑娘人心不古。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很多同行都遇到过,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概念正是某些唯利是图的假茶人灌输的。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让你们跌破眼镜的普洱茶真相!
小叶种茶云南有,而且同样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熟知普洱茶产区的茶友就知道,云南实在太大,单一个布朗山乡(和香港岛差不多大)就有六十几个寨子,再放大到整个澜沧江流域,实在有非常多的古树茶资源。远的地方且不说,勐宋的那卡就有小叶种,景迈、邦崴有,贡茶产地曼松有,古六山的莽枝、攸乐和倚邦包括宁洱的困鹿山都有小叶种茶,而且这些小叶种的种植时间绝不比当地的中大叶种短,甚至更长。
小叶种茶的采摘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可以参照杭州等地的绿茶采摘,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两三公斤的量,再加上这边古茶园稀松的种植密度和高大的茶树外形,采茶还得爬树,更是大大降低了采茶的实效。一方面,从古代少数民族食用茶叶的角度来讲,小叶种并不利于采摘、清洗和腌制,一方面,云南茶以大叶种闻名于世,另一方面,做小叶种茶实在是事倍功半,因此,从很多很多年前至今,人们并不会人为地选育小叶种茶叶,所以说,云南区域内存活的小叶种茶树的树龄并不小!
春季干燥少雨,所以小叶种茶刚发芽就对开了,根本没有芽头,但如果再不采就老了
以前听过很多专家学者论述,说云南的大叶种茶较中小叶种的内涵物质更丰富,随之很多消费者吸收到的概念就变成了,内涵物质更丰富,所以茶叶就越耐泡,越耐泡就越好,甚至树龄越长。基于实际情况的调研,这个关联我当然不认同,内涵物质更多,不代表越耐泡(耐泡度和揉捻程度成反相关),更不能牵扯到树龄的大小,可我要说的是,云南的小叶种的品质真真巾帼不让须眉!
拿倚邦来说,整个象明乡(古六山茶叶的主要产区)都在讲“喝蛮砖,看倚邦”,足以证明,倚邦茶叶的后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当然,前人采摘也没有专挑小叶种的采,基本以中小叶种混合,这样来讲确实会以偏概全,可是,从整个云南的小叶种来说,因为产量和制作难度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政府、老百姓和商家的重视,所以我自然也不能给出非常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因此,只能从自己的口感体验上来跟大家浅显的聊聊。
倚邦挑采出来的小叶种,当地人俗称小猫耳朵茶,外形看上去非常细碎,因此损耗非常大,同样8克泡开来却有其他大叶种不能的柔和跟细腻。香气清幽,汤水饱满、甜滑,苦不显却回甘生津持久。以前,我们常用“苦尽甘来”来形容茶叶,“不苦不涩不是茶”,可是,猫耳朵茶就是不苦不涩。不苦却回甘迅猛,不涩也能满口生津……要说甜,猫儿朵的甜,甜可裹嘴,要说香,猫耳朵的香不像曼糯那般妖娆,不似滑竹那般清冷,却也丰厚、强劲,韵味深远。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熟茶发酵的下脚料“老茶头”如今被炒成茶化石,万众瞩目。曾经家势薄弱的老百姓,在村里分地的时候,被分得的尽是产量低,采摘难度大的古树茶,而且多在国有林里,山高路远……随着信息的透明化,自然越来越多的人会对猫耳朵感兴趣,大家愿意花更多的钱,获得更独特的茶叶口感。我们并非在讲故事,猫耳朵也没有什么煊赫的背景可以铺陈,所说的这一切,只为在您眼界所不能及之时,我们做您的双眼,在您身体不能至之处,我们当您的手足。
这两天云南山区里的白花盛开,我们开车行走在山区里不时停车驻足拍照。白花不仅好看,也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