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让唐人修心养性的茶叶
普洱茶
饮茶发展,有所规则,是从唐代开始的,这一时期唐代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茶文化圈,饮茶已不再是达官贵人享用的奢侈品,在唐朝饮茶已经是一项民众的精神享受,那么唐朝的茶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唐代的茶道
茶道的创立则是唐代饮茶文化的最高层面,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是唐代茶文化的突出表现。刘贞亮将茶叶功效概括为10项,《茶十项》一文说:“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刘贞亮的茶十德比较具体,包含了茶叶对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功效,其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条纯粹是谈茶的精神作用。至此唐代茶道已经形成。
 
法门寺和尚“吃茶”
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着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老僧说没吃什么药,唯一的嗜好是吃茶。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
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
 
《茶经》提出的修心养性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茶经》提出的茶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饮茶者饮茶时要修心养性,效做这样的人。陆羽《茶经》中饮茶之道要求做精行俭德之人的这条,如溯其源,我们由《晋书》桓温和陆纳传以茶果待客和伴酒并视之为是“素业”,即可找到其根缘。当然,当时在中唐陆羽、皎然等倡导茶道之时,关于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不只是要求做“俭德”之人一点,至少从皎然的看法中——“唯有丹丘”才知茶道的“全尔真”,其内容自然是极其丰厚的。
8世纪继陆羽《茶经》之后唐朝的另一本茶书《茶述》,其对茶和茶文化特点的概括:“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这几句,对茶道在物质上如何更好愉悦人生,在精神上如何自我陶冶修养,说直接些,有点“和敬清寂”的韵味了。
 
唐朝茶叶种类
自唐代开始,中国茶已经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六大种类。几千年来,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乡村到城市,从南疆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作者: 莫道茶事
日期:2023-10-2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