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云南茶山旅游 >
上山寻茶之趣谈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清代雍正年间的时候,正式进入了北京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想想那时候吃个北京涮肉,吃得肚子溜圆,再饮上一杯普洱茶,那是相当舒服啊。因而,这种能消食刮油的茶深受京城达官贵人的喜爱,毕竟曾今骑马征战,现在呢,上厕所都有人给脱裤子……
从史料记载来看,清皇室对普洱茶十分热衷。马戛尔尼伯爵回忆录《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中,明确写到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礼清单记载有“茶球”这一礼物,并在外包装箱外明确的写有“乔治三世收受”的字样。但令人震惊的是书中竟然用“luxury”一词,说明普洱贡茶在清代那是非常的珍贵!
末代皇帝溥仪曾说: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今天,普洱茶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再是皇室的专享,但有些茶叶,却仍然非富即贵! 
 
我自己,当然也是喝不起的那种,所以,以前一直跟朋友说:“曼松的古树我是没见过,反正我觉得,买曼松小树,不如买倚邦大树……”大概我身边都是没钱又不显贵的,所以还真不见他们做曼松……哈哈。
老实说,这次去古六山,其实还真没想去曼松,到了易武,和一个做网店的朋友碰头后,还有感拍了一段小视频调侃曼松,可越笑越不是滋味,想着想着,还是得亲自上一趟山!
因为,对于自己都不确定的东西不能随随便便就妄下定论!既要做爱茶人的眼睛和手脚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负责任对吧,所以我们一行人到了革登(本来预计从革登回勐海)又折回象明,第二天一早出发曼松。
非常有意思的是,以前我一直跟人说,曼松的土壤是红色的(原来只到过寨子)
可其实,真正到了王子山,茶地里的土壤到成了棕稍微偏点红……
当然,我们能看到的都是表层土壤!
好在茶鲜森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刚到寨子就有村民主动联系我们,愿意带我们到茶地看古茶树,要知道,想去的人多着了,村民可不是随随便便带的,所以感动得我,更加觉得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才行!
 
一泡茶过后,我们一行人就上山了,好在,现在去老寨的路刚刚修通,可以直接把车开到老寨,而茶地就在老寨附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王子山。不过,为了看古茶树,下车后,我们可实实在地走了一小时的山路……风景非常美,山坡上都是枯枝落叶,因此也非常滑,可声音却像踩碎了无数的土豆片。
当我们看到第一棵大茶树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庆幸的。茶树确实是砍过头后来重新发出来的,可根部直径还是有三十几公分的。树高大概4米不到一点的样子,老百姓采茶都是搭着架子的,而且听王平说他们大树确实很少,小树很多,但价格差距也是十倍以上,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敢怠慢,当然,我们视频里调侃的手指粗的那种,是怎么都算不上大树的……
拍过照片后,听说山下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方还有十来棵大树,兴奋地我们一行人根本没有休息的欲望,一路不由自主地滑向山谷,见证了一小群普洱茶史上最傲娇大茶树,简直是遗世而独立……哈哈,听茶主人说,这些茶每年都供不应求,生怕抢不到,大家提前预定不算,都是亲自上山守的~
很多时候吧,我们看待问题往往容易用他人的视角而不带入自己的思考。我们常常听别人说,那个人如何如何不堪,如何如何过分,于是总带着别人的眼光来与人相处,可实际上,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悲哀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新去认识别人的时间和勇气,所以只能用别人的看法和眼光生活。
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三点过,王平的家人给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味,我们风卷残云般地消灭了所有,除了感恩和知足,别无他有。一顿饱饭,一泡曼松,主人家非常认可我们做茶的理念和积极上进的态度,所以给我们泡了一泡古树茶。有茶友好心提醒我们,说刚吃完饭试茶不好,而且试不准,可我却觉得这款茶我试的在准不过。我们常说倚邦水细,曼松的水不是细,而是柔!以天下之至柔,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有的人,天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活,有的茶,确也不必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作者: 茶情报
日期:2017-03-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