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喝茶”大概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了。喝茶这么平常的一件事情,为何大家都说不会,却从没听人说过不会喝汤,或者不会喝饮料。同样是喝,喝汤喝饮料能喝出酸甜苦辣鲜咸,能喝出厚滑香润饱满,为什么一换到茶,就不会了呢?是味觉跟嗅觉一到喝茶的时候就双双失灵了?还是喝茶与喝其他饮品用的根本就不是一套评价标准呢?
喝普洱的时候,我们常说“茶气足”、“回甘好”、“喉韵深”,更有甚者,某些“大师”还能说出这款茶是哪个寨子,哪个姑娘采的,还能喝出茶地里的电杆有多高……
刚开始学茶的时候,我也非常困惑。遇到的人动不动就说茶气足,还有好心人对气行走的方向做了概括,说气往上走,直冲头顶是好,往下走,老跑厕所是不好的,弄得连滋味浓强都还没分清楚的我,更加找不到方向。
好不容易有点头绪,又遇到路子完全相反的大神,热心地对你说教一番,听着吧,谁都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吧,又都经不起推敲。
好像多数的评价都不是围绕产品的口感本身,忽略了苦涩浓强的直接体验,更多地把视角转向了相对玄虚的故事,让人捉摸不透,望而生畏。·
我还想过要拜个师什么的,可一番寻觅下来,社会大师遇到不少,全是讲过场,做人情的,了解了反倒生厌,真正德才兼备的少之又少。
痛定思痛,终于决定放弃拜师学茶,与其学习别人对茶的理解,不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喝茶,认真听一款茶怎么倾诉它自己。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从来不给茶友粘贴我自己对茶的理解,也不会灌输她们什么是好,什么是真。虽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但我仍不愿意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一款干净的茶里,因为一款茶真正的样子就是你能理解的样子,多说又有何益。
当然,会喝茶的人也比比皆是。可以说我的每一个客户,都有一套自己对于普洱的理解,有的说好的普洱就是不苦不涩的,苦涩伤胃,有的说好的普洱浓强度一定要高,香气可以忽略,有的又觉得韵一定要长才是好茶。所以说同一款茶若有人爱不释手,就有人不屑一顾。
而我只想说,喝茶是一种觉悟,是一个反观自己的过程。很多人在喝茶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搭建围墙,别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
好好喝茶,才能喝出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