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如何品赏一杯普洱茶
普洱茶
大家都知道小编推崇喝普洱,那么喝普洱到底在喝什么?而其中品的又是什么呢?谷雨时节即将来临,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小知识。
分几个内容陈述普洱茶。
一、云南普洱茶的喝法
初喝普洱茶的人,建议是喝熟茶
泡茶用量
泡茶水温
二、如何品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香理论介绍
三、老茶客的“分步体验式品茶法”
方法介绍
四、具体的品饮法
方法介绍
五、重点评判法
方法介绍
云南普洱茶的喝法
云南普洱茶干茶陈香显露,无异杂味,色泽棕褐红,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条索肥壮。
初喝普洱茶的人,建议是喝熟茶
因为它味道醇滑,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生茶则茶味浓烈,野性未驯,建议先保存。既可以升值,也可以使之缓慢发酵后味道醇化。
泡茶用量
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将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没茶叶,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没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即可。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
泡茶水温
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冲泡普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通常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如何品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香理论介绍
普洱茶的茶香有别于台湾高山茶之清香优雅,新制成之普洱茶香味与台湾略为相似,只因普洱茶需藉由空气中之适量水分,来做后发酵之工序,达到越陈越香之效果,所以普洱茶的香气是茶品本身所含有的芳香物质,历经陈化时间之长短,仓储环境之好坏,再经沸水冲泡而散发出的自然气味;这些气味吸入鼻腔后唤醒味觉,经由大脑判别香味,判别陈化年份及发酵完整与否的感觉。最后品饮优质普洱茶还应观叶底,即以手指捏茶叶片,一般以弹性强为佳,表示茶青幼嫩,制造得宜,仓储良好发酵完整自然。
普洱茶通常分为五级十等(或十级),第一等是最细嫩的,第十等就是最粗老的,而细嫩与粗老并非代表品质的优劣或好坏,只是区分茶叶的老嫩级次而已。不同老嫩级次的普洱茶叶,所泡出的茶汤有不同的品味,而且各具其特色,不能相比较,只能说各人有所好而已!而且,普洱茶树种类有多种,茶区大环境也各异,茶香因而变化多样。
品茗界多以六大茶山中易武大叶种乔木普洱茶为样本。以下就从这个方向,将普洱茶的等次和茶香种类列表于下:
普洱茶
从以上分类,可以发现六种普洱茶香。其实在这些茶香中,只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而已。
这些类别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中,众多种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这些普洱茶的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的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省老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至于目前矮化灌木的新茶园,所生产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
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如樟香较强而盖过了青香者,则成为樟香普洱茶香。
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 。
其实,凡到过云南普洱茶原产地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上品普洱茶,产自于古茶园里,茶树生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茶树周围生长着各种植物,以樟树居多。古乔木茶树上寄生着许多珍贵兰草、兰花和名贵药材等等,这也许是上等古乔木普洱茶独具的香气的根源。
最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含有幽雅樟香。兰香是出现在少年过渡到中年的青年普洱茶,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含蓄从, 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老茶客的“分步体验式品茶法”
香气(基于嗅觉)
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的描述的总称);
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
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
具体的品饮法
举杯,嗅香;这一过程主要体验其茶汤有无香气并对其类别和程度做出评估判断
调整呼吸;目的在于让鼻子休息
饮汤;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
咀嚼茶汤;两三下即可,判断其粘稠度和柔和度以及融合度
吞咽;这一过程应注意茶汤过舌后部和喉的感觉,评估其水路的粗细
回气;闭住嘴,从鼻腔将气呼出,注意其有无喉感并评估其深度和程度类别
回味;主要体验口腔中各个部位的触感,苦涩味,收敛性,并对其程度做出评估。
重点评判法
第一口主要评估香气,
第二口主要评判汤感,
第三口重点放在水路,
第四口体验喉韵,
第五口重点体验滋味和回味。
这样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也深刻一些,然后随着时间和不断的品饮,渐渐的,就能够做到“一口下肚,满盘皆知”的理想境界了。
作者:老骥茶
日期:2023-10-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