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茶
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茶均称官茶,在历史上由政府严格控制,用于“茶马互市”。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起设“榷茶法”,不久又行税茶,对私卖、漏税规定了杖脊甚至处死刑。唐代还开始了同西北回纥等族以茶换马的茶马贸易。
官茶体制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官茶是古代茶法中的主角,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官茶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官茶传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居民,曾以得到“泾阳官茶茯砖”为荣,甚至将之视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视作珍品收藏。
茶马互市期间,陕西商帮也得到了迅速崛起,财雄势宏被尊为“西秦大贾”,曾位居我国明清十大商帮前列。他们在秦岭巴山的崇山岭中开辟了陕甘茶马古道,使陕茶 道通天下,输往西北的陕西茶叶最多时达到年一千一百万斤。
茶票
茶引票据的简称。清代后期用于代替茶引的票据,也称茶票。
咸丰以后,茶叶引制渐废,为增加税收,官府向茶商发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纳税。
左宗棠《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以票代引,一票若干引,不必定以限制,惟视商人资本多寡,能认销若干,按引合算给票。”
从宋时起中国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
泾阳茶商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的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
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