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从一个茶叶小白,开始慢慢入门,从最开始无意间的一次品茗,到渐渐爱上这种纯粹却有层次的美妙滋味。这期间肯定也闹过不少啼笑皆非的小笑话,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常常混淆的茶常识吧。
这个估计是混淆率最高的一个常识吧。Black明明是“黑”的意思,但是black tea却得翻译成“红茶”,着实让人摸不清头脑。
其实这个跟历史事件有关,英国人是出了名的爱喝红茶,最开始在中国所收购的茶叶基本上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而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但没想到披着黑色外衣的武夷茶冲泡后却是汤色红亮的,不过叫惯了,也就没有更改过来了。
这里顺便普及一下六大茶类的英文说法。
绿茶:Green tea
黄茶:Yellow tea
白茶:White tea
红茶:Black tea
黑茶:Dark tea
乌龙茶:Oolong tea
大红袍不是红茶,铁观音不是绿茶,
它们同属于青茶,也叫做“乌龙茶”。
不知道有没有人混淆过这个,反正刚开始我是傻傻分不清楚的。大红袍的名字会让人误认为是红茶,而铁观音的汤色又感觉像绿茶。但其实它们却是青茶。
青茶是介乎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甘甜香醇,又有绿茶的鲜美浓郁。
所有的茶是不是越新鲜越好?
茶叶是有保质期的,而且茶叶也讲究应季,因此刚开始买茶叶的时候想当然就觉得越新鲜越好,但其实并非都是如此。
所谓新茶,一般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会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物质,比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给胃黏膜带来比较大的刺激。
而且茶在炒制或者烘焙过程中,存有火气,放置一段时间,等火气褪尽,不仅更健康,而且口感会更好。而对于诸如黑茶或者普洱茶,就更不必追求新鲜了,越陈越香。
红茶的茶汤是不是越红越好?
红茶就是因为茶汤红亮而得名的,想当然觉得越红越浓、越好,但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有一个说法,判断红茶是否好坏的标准之一,是看杯沿边是否有明亮的金圈,还有冷却后是否有“冷浑浊”现象。
形成红茶茶汤边缘“金圈”的主要物质是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茶黄素是红茶的重要成分,它的含量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红茶汤色亮度的主要成分,滋味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
而冷浑浊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发酵氧化过程中,会转化为茶黄素或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关键的标志成分,茶黄素的溶解度受随文影响,随着茶汤变凉而“扎堆”形成络合物。
好的红茶一般汤色应该是金黄色的。
普洱生茶放久了就会变成熟茶?
普洱茶可以久放这个我们基本上都知道,而生茶放久了之后,口感确实也会有点儿像熟茶。但生茶不管放多久都不可能成为熟茶的。
熟茶是用晒青毛茶经过发酵制成的,属于人工发酵,而熟茶存放久了,也会发生后发酵,不过,是自然发酵,这两种是有本质区别的。生茶放久了会变成“老茶”或者“陈茶”,但不会是“熟茶”。
饭后喝茶有助于消化?
胃酸偏酸性,而茶水偏碱性,如果饭后立即喝茶,茶碱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并且容易对胃酸中蛋白酶等物质的分泌造成影响,这对消化更不利。饭后马上喝茶不仅不能够助消化,还会影响消化,所以饭后忌马上喝茶。
既然说到喝茶忌讳,就顺便再给大家普及几个小禁忌吧。
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
茶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越喝你就会越想去探究它的百般滋味。明代张岱说过一句话:“人无瘾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疪不可与交,以其无生气也。“有一个健康的癖好也未尝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