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迷恋上了看传说、故事,搜罗来搜罗去的突然发现普洱茶原来那么有趣,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普洱茶的传说和故事。
1.普洱茶来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
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性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于是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这年的春雨时断时续,毛茶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从春天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小心地打开竹箬茶包,糟了,所有的茶饼都因为霉变而变色了。两人本来打算自杀谢罪,幸好一个店小二喝了此茶,觉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斗胆把霉变后的茶饼呈了上去。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和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后来,濮少庄主伙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于是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2.文人巧谈普洱茶
潮州枫溪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文人吴邦殿,官拜朝廷通政参议和尚宝卿等职。他为人诙谐幽默,善于制谜猜谜。一次,他居家时茶囊羞涩,就叫一个仆人头戴草帽,脚趿木屐,到邻居家讨一包东西,仆人问他要讨什么,请说清楚,他说不用言明,你去便知。仆人莫名其妙地到邻居家照他家主人的话对邻居说了,邻居大笑,让他带回一包普洱茶。原来,这是一则哑谜,仆人是个“人”字,头戴草帽是草字顶,脚趿木屐是人字下面一个木字,合成便是一个“茶”字。真是妙绝!
3.英国人钟爱普洱茶
17世纪末期,英国饮用茶叶开始由贵族向平民转化和推广,饮茶逐渐深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1897年,英国在云南思普地区设立海关,并通过茶马古道这条四通八达的国际商道将普洱茶源源不断地运入英国,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并慢慢地影响到平民的饮食生活。由于普洱茶具有降湿抗潮的功效和作用,对处于浓雾重重的英伦三岛确实是上佳饮品。
清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茶后,清代历任皇帝都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乾隆年间,清廷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给英国的礼品中就有普洱贡茶的女儿茶和茶膏。乾隆皇帝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中,均由普洱茶茶膏和普洱砖茶。
普洱茶自清代列为“贡茶”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时隔近300年后再次成为赠送外国领导人的“国礼”。
小课堂:茶不要太浓,盐不要太重
茶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且浓茶中的咖啡因,会使人体心跳回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会加重心脏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体制状况,适度饮茶,养成良好、科学的饮茶习惯。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健,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注意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