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金瓶梅》里那些你不知道的茶事
普洱茶
食色,性也。一部《金瓶梅》,有人见世俗,有人见人情,有人见风土,有人觉得很黄很暴力。对于好茶的糯宝来说,《金瓶梅》里万般事,唯有茶味最迷人。
《金瓶梅》是一部反映明代后期社会百态的长篇小说,其中有关饮茶的部分,其繁丰和细腻程度,足堪与《红楼梦》媲美。略有差别的是,《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世代簪缨的诗礼之家,他们饮茶,豪华,讲究并且高雅,不失大家风范。而《金瓶梅》里亦官亦商的西门庆,尽管也穷极奢华,毕竟是市井俗物,难免有暴发户的俗气。因此,谈到《金瓶梅》里的茶,很多人便觉得喝茶成了一件俗事。
其实茶道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品茗者的审美观不同,自然会各行其道,是雅是俗,不过是一念之间。
鉴于喝茶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茶道还分为四大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这便有了《红楼梦》和《金瓶梅》中风格迥异的茶事。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属,自然行的是贵族茶道。贾府中专门设有茶房,茶铺和茶室,有专管茶房的人,还有专司茶的人,茶事中处处可见显赫。
这样人家喝茶,喝的自然是上好的茶。《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品主要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这些茶,听着名儿,就知高贵的紧。
名茶自然要配美器。红楼梦中茶器或名窑细瓷,或古玩奇器,尚“精”尚“美”。第41回写贾母率众到栊翠庵喝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妙玉日常用的是“绿玉斗”,宝玉用的是九曲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盏,黛玉,宝钗用的是犀角制成的“点犀茶盘”。这些物件,贵重中透着主人不凡的品味。
还有那装茶食的攒盒,也不是普通玩意儿。所谓的攒盒,就是小格子拼成的拼盘,每个小格子都可独立,又可以拼成一个大盘。其纹样讲究,随茶几的纹样而有不同搭配,颇为赏心悦目。
 
三杯论
准备停当后,便是品茗时刻。品茶,当推妙玉的“三杯论”。妙玉以杯数来区分喝茶的雅俗:“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权威的《中国茶经》一书情不自禁地称妙玉的话“一语中的,惟妙惟肖地道出了饮茶的方法之分”。
红楼中人多爱品茶,《金瓶梅》中则是饮牛饮骡了。
西门庆
西门大官人这样的富商,经济宽裕,但却不会有文墨之士的高雅。
他们并不将饮茶视为一门艺术,而更多的从实用角度考虑。正如元代王祯《农书》中所说:茶之用,芼、胡桃、松实、脂麻、杏、栗任用,虽失正味,亦共咀嚼。
浓浓的混搭风
大官人家中,茶不仅要好喝,而且还必须料足。点茶时,什么好东西都往茶碗里招呼。因此书中出现的茶名,走的都是“混搭风”。如胡桃松子泡茶,福仁泡茶,蜜饯金橙子泡茶,盐笋芝麻木樨泡茶,果仁泡茶,梅桂泼卤瓜仁泡茶,榛松泡茶,咸樱桃泡茶,木樨青豆泡茶,木樨芝麻熏笋泡茶。
最奇的是72回潘金莲点的那盏茶,堪称黑暗料理。茶名很长,唤作“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这茶啥都有,配料有咸有甜,不知是什么味。不过西门大官人喝了却满心欢喜,可见茶之味,全凭个人喜好。
茶匙
料这么足的茶,享用起来也绝非易事。不过古人自有妙招,他们早就发明了专门对付这种茶的器具。《金瓶梅》中,常常写道“银杏叶茶匙”,“金杏叶茶匙”。一方面,茶匙可以撩拨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另一方面,又可以捞取茶水中的蜜饯、果仁、盐笋等食品。这物事,俗而实用。
书中涉及的其他茶具也只是一味地体现当时富裕家庭里的豪奢,记载的是供饮茶使用的茶托、茶盏、茶匙等日常用品,但材料豪侈,非金即银,色彩除了“红”、“丹”、“雪绽般”,就只有金属色。如“鲜红漆丹盘”,“银匙雕漆茶钟”等,都是些颇为晃眼的器物。
他家唯独装茶食的器物颇为简陋,唤作食箩。箩是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金瓶梅》第一回中有记载,吴月娘唤住小厮,“在食箩里拣了两件蒸酥果馅儿与他。因说道:‘这是与你当茶的。’”可见这茶食,随意的紧。
《金瓶梅》中的饮茶方式,称为“果品点茶”,是当时真实存在的社会风尚,在官场新贵、市井商人中最为流行。想想看,商人们在茶中掺入大量花片、鲜果、坚果、蜜饯、笋、豆之类作为配料,以滚水沏入,随后吃着茶,聊着生意,那是何等的快意啊。若要让他们去小口啜饮,那画风,委实太清奇了些。
 
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说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诗一语道破茶之真意,茶之妙,在于无所不容,而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皆能寻到心中好茶,享片刻安宁。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待茶尽具净之后,自有满室清香围绕己身,不必执着于一时一事,随缘随心随性便好。
作者:茶语馋心
日期:2023-11-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