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顿茶与中国茶文化放在一起比较的人,不是天才就是蠢才。捍卫手工茶与个性化,侥幸中国茶叶的无标准化,实是一叶障目。然从立顿茶谈中国茶文化,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立顿茶是什么?
上世纪著名的英国袋泡茶品牌:标准化规模生产;十九世纪英国茶叶原料多从印度种植园进口,产地可控;工业文明产生了大量工薪阶层用户;拥有调配茶的传统;穿着名牌穿越到中囯的观望者。
一包茶袋中0.25克碎茶,20包一盒,看起来很便宜,笔者曾经调研法国超市中常见的袋泡茶,公斤销售价在70~100欧元,对比其原料,可谓利润丰厚。
冲泡极其简单,一泡即可,莫谈滋味。参考国茶最少三克的"袋装茶″,从经营的角度应叹为观止,可以想见当年茶叶之金贵。快捷方便使它拥有了大批用户,同时也隔离了一批讲究的用户,他们不在超市购茶,而去专业的茶店,如法囯的百年老店Mariage Frères , 至今仍是品质的象征。葡萄酒也一样,超市与专业店并存,发烧级的单品店点缀其间。
若说立顿有茶文化,也是工业社会产生的消费文化,它本身是资本在时代背景下制造的商业热点,一百多年中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成为跨国茶叶帝国。当它决定来到中国这个茶叶古国,必然看到了市场的存在:制造业与经济的繁荣,快捷的生活方式,西化之风,传统的凋零。
国茶企业坐不住了,开始大谈标准化, 有不知者谓我心忧之叹。大家都在担心国外品牌有朝一日修炼好了人脉,占领了中国市场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说,幸亏啊木有标准化!
其实呢,并非标准化的问题,也并非资本这匹狼不饿,只是它面对的是头大象。产品可以品牌化,茶品却动辙千年历史;原料产地不可控;传承有续的茶文化;城巿无产阶级虽然很多,口味不一;祟尚清饮与自然,对调配茶无感,仅仅这些就够了。
云南普洱的山头茶概念,已朝着标准化迈出了一大步,使得普洱茶比其它茶品更有声威。了解葡萄酒的人们明白它的意义,这个渐渐成熟的普洱王国,前途未可限量。然而茶叶较葡萄酒复杂,仅靠原产地,传统工艺,本地加工等寥寥几个标准是行不通的。标准化也要政府与行业共同制定,很显然,立顿若涉足国茶,也要改变其产品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是原产地设定的。无论是谁,前进一步,机遇就会多一些,原有的世界就会改变一些,中国茶离世界人民的茶杯更近一些。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与全民价值西方化带来的红利与嫁接国茶推广中国茶叶的标准之间,立顿需要等待与观望。
试想,喝了一百年袋泡茶的世界群众,突然喝到美妙的国茶,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会不会很惊㤞? 鸦片战争因茶而起改变了中国历史,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人自喝茶起就变得聪明优雅。当人们想从现代文明的紧张回归到田园诗歌的从容,这个世界就不会发生些什么吗?
再说中国茶文化
天之文日月星辰,变化莫测,地之理山川河流,滋养生息,化者如风,或刚或柔,或摧或生,精微莫名,茶行风化称为茶道,茶文化之核心本意。社交的茶会,表演的茶艺, 可称为茶事,触动心灵的茶事,才是茶道。
一颗中国心,洋装穿在身,不过是海外游子无奈的呐喊,曾几何时,中国的乡野村民也穿西装呐喊了,我们的中国心,又在哪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茶艺”一词从台湾传入大陆,中国茶道还沉睡在百本千卷的古书中;铁观音茶艺风行时,茶艺也只是"商业搭台,文化唱戏″;十多年来,茶人们参研古籍与文物以及周边国家的茶文化,才形成今日各门各派的中国茶道文化,即狭意的"中国茶文化″。
研究并践行中国茶文化的人称为茶人,在当代工业化商业化的社会中神奇的存在着,成为很独特的群体。
彰显茶之本色,求其自然之味;中式的服饰,创新或传统的茶具;行茶有礼仪, 有完整的茶道思想联系着中国的文化传统;饮茶不仅是解渴,更在传递着时空的信息。那是自然与文明的景致,茶多酚成为传递中华文明祖气的遗传密码。
茶事不再是嬉戏愉悦,时而庄重时而空灵。文人墨客的风骚,逸客高士的气度,成为理想的存在,茶人也会在理想与现实偏离时,找寻宗教的依托。
茶人的茶根本不可能标准化,它是如此精妙细致,像艺术品一样。看今日茶道的门派,无不与心性相接,道之渺,禅之空,儒之庸,这三家文化的基石,又如何去标准? 任谁都知道,既使同一款茶,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茶人手中,也会是不同的滋味。
英国人说: "你不是我的那杯茶″,为什么不说:"你不是我的那杯酒″呢? 酒属于热闹的餐桌,茶却是悠远而不可琢磨的情思。立顿茶传递着上世纪西方普通人的情思,中国茶传递着几千年先贤们的情思。
即使中国大地不再承载农人的希望,城市无节制澎涨,资本与权势巧取豪夺,每个春天,人们仍会有好山出好茶的期盼。
一个文明古国,被人烧了圆明园,大家都穿了洋装向西方学习,祟尚西方现代文明,而茶文化,却是在重建,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