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饮茶习惯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蒙古人爱喝奶茶,藏族人爱喝酥油茶。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于文化韵。北京作为古代帝都,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有大茶馆、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老北京的大茶馆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饮茶场所,老舍先生的《茶馆》可以为证。
茶文化是介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文明,它以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饮茶品茗开始的。进入中唐,茶成为日常生活饮料,禅寺茶风的兴盛推动了文人茶文化的形成,禅寺则成为文人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会”是联结茶与文人的桥梁,一般由僧人邀请文人到寺院种品茶,借此机会赋诗酬唱,进行切磋交流,茶会实际就是品茶会与赋诗会相兼的一种形式。唐代陆羽组织的大型茶会——杼山茶会,也是一种大型诗会,这种茶会一直到清代都延续不绝。
随着文人对饮茶的参与和推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茶文化。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须以诗相谢。茶兴助长诗兴,茶与诗便构成了诗酒之外的又一种特定创作形态。唐代杜甫和白居易、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诗词大家给我们留下诸多咏茶佳作。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癖,留下了50多首咏茶诗。苏东坡咏茶诗有几十首,曾把“佳茗”比作“佳人”,且嗜茶到了梦中也不忘饮茶的地步,成为一段佳话。古人写咏茶诗词,主要是借茶抒怀和明志。南宋爱国词人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人们品啜香茗时,往往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煮叶索句、乐在清茗的东方饮茶神韵,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着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还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