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学到底是个什么专业
普洱茶
在谈到如何选择了茶专业,并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就读的过程时,还在大三学习中的熊俊辉和罗博仁,都给出了一个略带青涩却又真实的回答,“因为高考分数刚刚过线,想要上一个好的学校,只能挑选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
“冷门”,依旧是今天“茶学”在整个大学学科教育中,让人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尴尬又真实的处境。很戏剧的是,与“冷门”联系最紧密的,是另一片“热门”的繁荣盛世。
截至2010年,安溪全县已经有80%的人口在从事跟茶相关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加工、到流通,延伸出来的包装、茶器具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关铁观音的庞大的全产业链条。但是未来专业人才的储备与支撑,依然是这个产茶大县的一个深度焦虑。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安溪县有关部门,提出了建立茶叶专业学院的想法。
2012年5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正式成立,同年9月,首批招收400名学生正式入校学习。安溪茶学院校区于2013年10月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全国产茶第一县——安溪,倾一县之力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创办的公立、本一批招生的二级学院。
 
茶学到底是个什么专业?
每次寒暑假回到家中,熊俊辉们和罗博仁们,都要不厌其烦地跟亲朋好友们解释。
“真的不是下地种点东西那么简单。”
“姨妈,别让我表演泡茶了好么,我们和社会上的茶艺班真不一样。”
而跟那些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学、会计学的比起来,聊天聊到专业,也会有点自带尴尬属性,“学茶的?哦,那你以后就是种地做茶的吧。”
“很尴尬。”熊俊辉摇了摇头,“当然这也侧面反应了,外面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了解和认识的信息,确实比较少,真正知道我们学什么、做什么的人,就会明白,大家都是做科研,谁也不比谁差。”
教育,这个被称为“关乎一个民族未来”的事业,从一个国家的发展,到一个行业的兴衰都与之息息相关。教育需要均衡,教育也需要针对,上层的决策在影响着每一个细节。
在熊俊辉对茶学的社会认知进行描绘时,坐在他旁边的罗博仁几乎没有说话,这是因为熊俊辉所说也全是他的经历。而当谈到教育大环境时,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整个社会的大方向是在往金融业、经济型、服务型行业上的“偏科”,“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更多目光回到第一产业、农学、实业上面来。”毕竟这才是根本。
“而全国很多省份有制茶、种茶,茶叶的出口也很庞大,所以茶产业也是很有潜力很有前景的。”当两位还未走出社会的大学生,用青涩的话语表达自己对茶学教育的看法时,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茶学的能量,它激起学子对于行业的认知兴趣与事业归属感,或许鲜有其他能与之比拟。
 
学生曾崇拜的“业界大拿”,或许转身就是导师
从大一的基础公开课到大二的植物生理学、茶树栽培学、植物病虫害等课程打基础、做铺垫,已经步入大三学习阶段的熊俊辉和他的同学们,这学期即将面对茶学专业最核心的两个板块——审评和制茶(包括理论和实践)。
这门从田野土地的种植到一杯茶汤的审评的茶学专业,极大地浓缩了一个产业的“通才”的培养教育,也对学生们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门学科其实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更多严谨的思维。
“即便是泡茶都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讲究的,或者你从事科研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科研田间实验布置,甚至包括茶树的分子研究……都需要有非常多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态度,我想不管我今后会不会从事这个行业,这里面学到的想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对我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罗博仁说。
这些是这个本科院校必须给予学子的精神教育与理论基础。而在院长林金科最初对专业开展做设想的时候,就已经把安溪的“地方特色”考虑了进去,设身处地地融入“茶叶人生”,是学生们对茶学有着如此浓烈归属感的最大原因。
从大二开始,所有茶学专业的学生,都将拥有至少两位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科研、实验和毕业论文指导;另一个,便是校外导师,他们会让学生参与到市场的实践中来,这里面包括加工、审评、营销、茶艺等等多个方向。
 
校外导师,能够给予学生最深入的实践过程,而正是他们的身份决定了这样先天优越的条件——大部分都是安溪茶界的业界大拿。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业界大拿,或许曾是自己崇拜的对象,如今即将当上导师,以“师徒”身份交流,让每一个人学子都激动得血脉贲张——特别是抢选导师的时候,因为每位校外导师只会接收少数的几名学生。
“我选的校外导师是苏兴茂老师,他是原安溪县鉴定站的站长,着重的是审评和加工的方向。”熊俊辉说。
“我的导师是三和茶叶的副总,吴晓新老师,他也是着重在审评方向。而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导师,也可以去拜访其他的老师,相互学习。”罗博仁说。
可以说在学生的校外实践中,安溪茶学院亦动用了整个县的茶界资源去配合学生们的校外学习。
这里每一个学子,都与铁观音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离厦门不过一个小时车程的茶学院,跟游客济济的厦门大学相比,呈现的是另外一番风貌。依山而建,幽静如世外桃源。而规划齐整与高敞明亮的校舍,让你依然无法想象,这个学校从筹备到落成、然后招生开学的全部过程,只花了不到2年时间。这是安溪人的行动力。
而这个落户于茶产区的茶学院,也在课程的设置上、专业的应用上呈现出更加贴近市场,更加偏向应用的实用特质。“校外导师制度”更使得所有学生都与铁观音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这是安溪人的务实力。
韦莹莹是茶学创意设计方向的一名大三学生,这门学科要将茶学专业本身和设计,二者结合起来。
而作为一个广西女孩,茶也是从小就深植于记忆中的事物,“我们那边都有米粉摊,但是米粉摊上都不是放开水,是放茶水。”而在安溪学习的这三年,一提到茶叶就想起铁观音,也成了她不由自主的惯性。
“在学校,当然也学习和接触了其他的茶类,但毕竟身在铁观音之都,平时喝得最多的就是铁观音,而调研实践等等也都是在铁观音的企业。”
其实在韦莹莹之前,有很多校友就毕业后留在了安溪,留在这边的企业,或者自己独自做起了铁观音的生意。然而对于自己的未来,韦莹莹或许有着更多的考虑——她想要考研,然后回到家乡为第一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即便今后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学成离开了安溪,也一定会扩大铁观音的影响力,把我们在安溪感受到、学习到的很多茶叶的认知带到全国各个跟茶有关的角落。”
 
“马上就能用”是对学生们最满意的评价
从2016年开始,已经学满四年,正式开始往茶界输送人才的安溪茶学院,也开始了教育成果的“验收”。
“一些企业高管,给我们学生的评价,是马上能用,马上好用,马上大用。”学院的高水练副教授,面对采访时很满意地说。“因为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是想要有工作经验的,但对于安溪茶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要求。
因为我们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校内外导师的制度,就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更在于整个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不断地接触一线。这样,学生毕业上岗之后,适应性就比较强,对整个行业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
对于自己的未来,在学校学习数年的同学们,表示出了难得的自信。熊俊辉对于茶学研究生的身份志在必得,研究生毕业后主要的意愿是厦门的茶叶进出口公司,当然也不排除未来做一些茶的生意的可能性。而他的好朋友罗博仁也是志向考研。
同为大三茶学的仲沧海说他是喜欢上一个东西就放不下的,现在喜欢上了茶学,毕竟已经接触4年了,出来了不做茶会非常可惜,“我想出来了去茶企实习,只要能做茶叶相关的就好。”
学院新闻站的“写手”同学刘桢则对于未来有更丰富的考虑,他希望能再学一些别的譬如新闻学,最好能扩充一下知识面,但无论会不会选择茶行业作为事业,“无论怎样,你学了这个专业,就一辈子和茶结下了缘分。”
 
作者:黄维娅
日期:2023-11-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