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也说梅坞茶韵
普洱茶
梅家坞是杭州人好的去处。一条茶脉从梅灵隧道起始,一直连通到云栖竹径修篁深处。我一路单车骑行,任风划过脸颊,爬过十数道起伏的山坡,隐约可闻茶园怡人的气息——那雨意欲坠处,绿意盎然,豆花伴茶。骑出梅灵隧道,一路任单车向下俯冲。
说起品茶,我以为应以农舍为上,茶庄次之,茶楼再次,茶室为下。我自然是喜欢与天地为一体的品饮。农舍话茶桑,与农人友人一起聊聊年景,聊聊新茶,让茶地里的每一缕茶香都沁入肌肤,自然是最美妙的体验。身处此时此境,仿佛天地间的每一个分子都成了我的伙伴,每一缕阳光都成了我忠实的朋友。每次我来这里时,梅家坞的农人们总是丝毫不觉叨扰,好客地沏一壶龙井,摆上一碟瓜子,便可让我愉悦地度过一整天。我独喜这份恬然自得。不必买茶,却品饮清雅而去,将内心洗涤得纯净、透澈。
我在一家农舍门前坐下,点了些许小菜、瓜子和一杯茶。我将随身携带的书本打开,阳光照在书页上。主人沏上一壶茶,我笑着接了过来,鼻尖轻闻那青黛色的茶汤,蒸蔚的茶香立时散入喉中。轻翻着书页,我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远处的茶园,那些忙碌的茶农正在辛勤劳作,仿佛水墨画中灵动、跳跃的墨点。
 
记得陆羽在《茶经》里提到绿茶中有一种“旗枪”——此茶经过冲泡,青叶形态似旗,绿芽似枪,独具韵味而回味悠远。要想获得那种极品体验,需要在清明过后,选用一叶与一芽初展的形态采摘,适当风干后经过“炒青”的工序,才别有风味。这其中离不开茶农精巧的采摘手艺、精湛的炒茶技术和对农时的精准判断。如此想来,每一壶茶都是茶农呕心沥血的艺术品,我有幸品鉴其中一二,自感是有福之人。我一介书生布衣,有幸登临人与大自然共同打造的艺术殿堂,在惊叹龙井茶炒制的绝美工艺的同时,也深深感恩生活的馈赠——感恩这大自然的结晶,感恩茶农的匠心独运,感恩慢生活带给心灵的愉悦和美妙。
 
我继续翻着书本,读到刘安写在《淮南子》中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许生活就如同这茶汤一般,纵然贵如玉露,如果不能摒除浮躁之气用心品,也会是索然无味的。名与利,皆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一旦生命结束了,便也化作尘灰而去。只有抱定朴素无求的心态,方能如同这一年一荣的茶木,在世间经年永生。“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神农遍尝百草发现了茶种,茶也作为一种圣洁的作物伴随了人类历史的递嬗。
我相信好茶一定是朴素无华的,它从泥土中来,到泥土中去,不沾染一丝铜臭。金钱所能衡量的一定不是茶真正的价值,正如富贵荣禄不能刻度一个人的品格,茶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清心提神,把一切归零、重塑境界。最有韵味的茶,永远是能让人午后淡淡地品饮,进而思考荣辱得失的那一盏。好茶是“小桥小店沽酒,初火新烟煮茶”的清新,是“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的水灵。茶本不语,可是其中的深意,是令人品味无穷的。不如小斋小筑听曲,煮一盏茶;不如农舍茶坊听雨,品一壶茶。
作者:俞天立
日期:2023-11-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