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宏伟辉煌的茶文化殿堂,大部或至少是重要的一部是由我国历代优秀高品级的文化人用心血和才华构建而成的。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与之齐名的诗人卢同的《走笔谢孟谏议寄茶诗》,到李白、白居易、皎然、陆龟蒙、皮日休;以及唐代以后历代的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蔡襄、苏轼、黄庭坚、陆游、张岱、李渔、郑板桥、曹雪芹、袁枚、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郭沫若、老舍、汪增祺等等,都终身与茶结有深厚不解的情缘,为弘扬和壮大中华茶文化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例如我省享誉中外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就是由于《红楼梦》中留有记载而蜚声遐迩一举成名的。清道光朝(1821—1850)任云贵总督的阮元之子阮福在其所撰《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证明了普洱茶的成名,并不由官修的《云南通志》而促成;而《红楼梦》的不世之功,也就于此可见了。
无独有偶。我县的历史名茶宝洪茶,其见诸典籍,载誉古今,也是由于清康熙间大理府赵州(即今大理市凤仪区及下关)诗人王佐才的一首诗作而成名。王佐才,《新纂云南通志·艺文考》亦载其著述事略,惟手边无书,不能引录。他以传统《竹枝词》形式写就的宝洪茶诗作,显然是受到宋代诗人范成大同样以写茶而著称的《夔州竹枝歌》的影响。其云:
红薯绿芋紫姜芽,绝胜东陵五色瓜。
别有清供诗料品,云台松子宝洪茶。
宝洪茶正是作为可堪清供的诗料品而进入文学作品,亦终得播其美名,驰誉千古的(按:次句应作“绝胜东邻五色花”,即指五色扶桑花,东邻,指扶桑国日本。笔者另有散文《五色花之梦》,《春城晚报》2000年1月24日载,考说綦详)。
据《宜良县志》记载,王佐才为清康熙10年壬子科(1672)举人,23年(1685)与知县高士朗同期在宜良担任教谕之职,并参与宜良县志的搜罗纂集,形成辑本,为其后成书的《新修宜良县志》(成书于1716年)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做了大量工作。而上述诗作,就是他在任内时写成的,从而使宝洪茶成为300多年有信史资料记载的历史名茶。就在同一诗题《宜良竹枝词》中,王佐才还写有“朝上岩泉斗茗饮,暮还西浦濯兰汤”之名。按所谓“斗茗饮”者,比赛茶之优劣也;后发展成为文人雅士间一种高雅的茗饮方式,如争比水品、茶品、诗品、烹茶技艺之高下等。大理州从明代起即有名茶叫“感通茶”(详后);又其《宜良竹枝词》5首中两见茶茗事,可知其为茶饮行家。而其所比赛而优胜之茶。也必是宝洪茶无疑。不然,何以将宝洪茶誉称为“清供诗料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