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社等。茶馆这个词,直到明代才有所记载。
茶馆是一间房子,这个房子里的全部内涵,便是茶叶和水。
不过,进了这间房子的人,冲着喝茶水解渴的人不多,大多数是来打磨心情和时光的。
泡茶馆重在一个“泡”字。要在茶馆里呆上几个时辰,才能泡出些味道来。
这样的消遣在茶馆兴起之初还办不到。起初,街头路边的茶摊、茶棚以至驿路上的茶亭,只能起到让路人饮茶解渴或小憩的作用,那里面没有泡的条件。
茶馆·南宋
直到南宋,由于江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京都临安出现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大茶坊,这是专门为了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寻欢作乐的地方,这些人昼夜呆在大茶坊里,可谓泡茶馆的早期人士了。
茶馆·明朝
明代,随着茶馆的进一步勃兴,说书弹唱等艺道的涉入。泡茶馆的人也从官宦富家渐渐渗透到市井百姓。
明代中晚期,大运河两岸茶馆业兴旺。《杭州府志》记载"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可谓茶馆林立。
茶馆·清朝
茶馆的真正鼎盛时期是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随着八旗子弟入关,他们饱食之余,终日无所事事,茶馆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为此,清人杨咪曾作打油诗曰:“胡不拉儿(指一种鸟)架手头,镶鞋薄底发如油。闲来无事茶棚坐,逢着人儿唤牙丢(相互招呼的口头禅)。”
加之茶馆里艺道的丰富多彩,在康乾盛世,出现了“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社中”的世风。
茶馆·近现代
中国近现代,曾经社会动荡、矛盾不断。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
那时的茶馆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兼营性, 茶馆与说书唱戏等艺术结合,与餐饮业、杂货店、棋牌结合。
茶馆如此众多的经营形式, 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茶客走进茶馆进行消费,展现着茶馆各种各样的功能。
茶馆·地方特色
北京
北京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多种功能饮茶场所,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调。
北京茶馆大体分两种,一种是老北京传统茶馆,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另一种是现代风格的综合性茶馆,以小壶小碗和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不仅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还有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等。除了喝茶,还可以在此体验其它雅致的传统文化。
天津
从古至今|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在天津的众多的茶馆里,多数泡茶馆的人是以享受艺道为主的。他们听马三立的相声,何德利的快板书,杨少华的天津时调,王毓宝的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等,不少人泡得天昏地暗,泡得“只把茶馆当家住“了。
成都
在素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之称的成都,茶馆多设小方木桌和竹制大靠背躺椅。泡茶馆的人可坐可躺,三五人围成一桌,闲摆“龙门阵”。一人侃众人和,说天道地纵古论今,不少人从早泡到晚还不过瘾。
在有艺道的茶馆里,泡茶馆的人在四川扬琴、金钱板、相声和川剧的素唱里如痴如醉。
当然, 泡茶馆不一定是去了解一种文化。
在茶馆,只是用玻璃杯沏上一杯绿茶,看绿色的茶叶在透明的水里舒展,我们的心也开始放松下来。
或者三两好友,呷一口茶,聊聊一周的新鲜事,配上一两个段子,天南海北,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