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润】
@欧阳道坤:考察在近几年的市场变局中依然保持较高增长的茶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坚持:货真价实,合理利润。在企业的初期,这样的坚持非常困难,一方面是眼下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是短期的利益诱惑,坚持下来了的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市场规模和品牌口碑,随着竞争加剧,被淘汰出局的茶企又腾出了市场空间。
【别总把大师挂嘴边】
@重拾记:昨天去小罐茶逛了逛,它的定位应该是高端时尚,瞄准的应是年轻消费群,茶的品种较多,没有主次。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是好事,只是我上来就被营业员那句略带高傲口吻的我们的普洱茶是某某大师监制的话给吓退了。说实话,普通喝茶的小年轻不在乎谁谁谁监制,只要好喝不忽悠就行。你哪怕轻描淡写地说句是某某先生监制的也好,别总把大师挂在嘴边。
【心理仓贮】
@云南静一号普洱茶:普洱茶显得暧昧、含糊、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
【多茹苦少甘甜】
@觉人blog:茶这种东西,现实的成分多,梦想的成分少,因此多茹苦少甘甜,但这有限的那么一点点,让人又特别着迷,还容易满足,因此显得难能可贵,如同转瞬即逝的梦境。因为身在梦里,常常来不及、不知道珍惜,一切就消逝了,让人追悔不已,好在茶在苦涩鲜甜之外,还能有那么一些些回甘,留待追记品味美好……
【评茶员一定要是会吃的人】
@墨镜萧:评茶员一定要是会吃的人,因为尝过很多种美食的评茶师,才能在找到正确的食物和词汇来形容品尝的每一种茶。如果一个评茶员光喝茶,没有别的实物作为参考和对比,可能就尝不出其中的滋味,因为评价都是要有依据的,要接地气,要让人明白你所介绍的这款茶,而不是把冷冰冰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告诉人们。
【世相】
@EC品牌观察:【沃尔玛推出自助杂货售卖亭,会是零售新趋势吗?】沃尔玛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家超市的停车场设置了一个自助杂货亭,意在让用户完成在线订购后直接在杂货亭自助取货,设有冷冻柜和冷藏柜,可以容纳3万件产品,唯一的限制条件是用户需购物满30美元,这会是一个零售解决方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