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正是安化压制成品黑茶的时节。夏日的热潮撩拨着心弦,使人坐卧难安,唯有四散弥漫的茶香能够让人保持片刻宁静。
夜晚的安化,清凉了许多,难得有半日闲暇。与朱海燕老师及几位茶友一起品饮着试验中的嫩叶黑茶,几天前喝的时候,苦得大伙眉头紧锁,苦得难以下咽,这苦让人仿佛从凉爽宜人的度假村来到酷热难耐的沙哈拉,令人焦躁不安。总结上次经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艺处理,再配以朱海燕老师高超的泡茶技艺,茶的苦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温和,悠长,耐人寻味,即便泡久了有少许苦涩飘在口腔里,也迅疾转化为甘甜。
黑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总结的经验。最近,为满足市场需求,丰富消费群体,不少黑茶生产基地都在尝试将黑茶原料嫩化,以满足内陆市场的需求。那么,嫩化的黑茶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味道?这个问题已然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却又不禁让我思考,黑茶的本味是什么?
安化黑茶的历史可谓连绵久远,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边销茶,运往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饮食以肉类和乳类等高脂食品为主。西北地区历来缺雨少水,水资源匮乏,不利于蔬菜等绿色食品种植生产。但是,在没有绿色食品补充维生素等人体必需元素的情况下,人是无法生存的。以往不同于今日,从内陆往边区运送物资,路途遥远,道路艰辛,少说也得一年半载,而普通的蔬菜水果几天就会发霉腐烂,根本不可能运送过去。
茶,特别是安化黑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边区人民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黑茶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又能长期保存,黑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解决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在当地,流传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充分体现出茶对他们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边区人民,生活在内陆的人,更应该感谢安化黑茶。古代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经常在边关发生战争,导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黑茶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迅速得到他们的喜爱,中央政府通过茶马互市等一系列外交活动,稳定了边关地区,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这一切,都离不开黑茶。没有黑茶,战争将不会间断,社会将处在动荡之中,人民难以安居乐业,国家难以繁荣昌盛,社会发展便不会这么迅速。
因此,当我们品饮黑茶的时候,首先喝到的是它长期以来为维护国家稳定所做的贡献,这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味道。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肉食成了很多人饮食中的必需品,一日不食,浑身难受。过量摄入肉食,导致身体肥胖,以及内脏器官为消化食物而过度运转,一些疾病也随之降临,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据调查显示,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古时的边疆地区)的“三高”患病率远远低于内陆及沿海地区。同样吃肉食,而这些地区居民的肉类食用量远远超过内陆居民,为什么他们的“三高”患病率却低?这也要感谢黑茶。
早在几百年前,边区人民就发现黑茶具有促消化、降解油腻、助排泄等功效,能促进身体对食物的分解消化,而内陆地区的人们则很少甚至不喝黑茶,正常情况下无法将这些肉食及油脂完全消化,它们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又不能及时排除,人也就容易患上疾病。
因此,当我们在品饮黑茶的时候,喝到的该是它促进人体健康的味道。
与其他茶类相比,黑茶较为温和。当牧民们从冰天雪地回到帐篷里,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捧上一杯熬煮的黑茶,就上几块奶酪。喝下这杯黑茶,饥寒交迫之感顿时一扫而空,浑身都暖和起来,充满能量。
黑茶,它既不如绿茶般鲜爽,也没有红茶香甜,有的只是平和而温暖的感觉,也正寓意着这样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经历了人生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我们的心也开始归于自然,归于安宁。此时,我们需要的是那一份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温暖,虽然平淡,却又刻骨铭心。
当我们品饮黑茶的时候,喝到的该是它暖暖的味道,暖身,更暖心。
这便是我理解的黑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