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怀
最近,七易的朋友圈被黄磊饰演“老板”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刷屏。这部在豆瓣惨遭低分的影片,被大多数人评价为“充斥着广告植入的生搬硬套式烂片”。
我们不禁怀念起最初的《深夜食堂》,那是一部适合在静夜里独自观看的日剧。
中版VS日版
日本版《深夜食堂》讲述发生在一个小餐馆的故事,这家深夜食堂午夜开始营业,菜谱只有猪肉套餐和酒,但只要店里有食材,顾客想吃的任何食物都可以点。于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完成一天工作后来到这里,卸下一身疲惫,谈论趣事或苦恼,人生的酸甜苦辣由此展开。
因而,《深夜食堂》里的食物有时候不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一段记忆,关于某人某件事,一粥一饭独沽那一味,那是尘世间一辈子的坚守与思念。
深夜食堂里路过的一个又一个人物,有社会边缘的脱衣舞娘,黑道大哥,词曲作家,也有午夜加班之后来店里填一填肚子的职业女性,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都是普通人,但是每个人都有其灵魂。
于是每一个人都活了。
一部艺术作品里,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有力量的。
所以黄泉路上听过最多故事的是孟婆,人世间里见过最多心酸的,就是大排档老板。
《深夜食堂》里那些路过的小人物们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无比贴近你的生活,好像就发生在你每一天可能遇见的人们身上,或温暖或励志,动人心弦。
这部剧能够打动这么多人,深夜这个时间点起了微妙的作用。连我这样懒散的人,也曾经幻想过,同样的时间,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等待清晨的太阳一起来,便逆着别人的上班时光去睡觉。
有位评论家说:“本来我是期待着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能够拍成现代版《茶馆》的。”
《茶馆》讲的是时代变迁下的老百姓。剧中出场的人物将近50人,每一个人都特点鲜明,有其个性,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走向。
那么《深夜食堂》没做到的,深夜茶馆能做到吗?深夜茶馆并非真实存在,它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偶飘茶香。在深夜茶馆,你不需要与任何人交流,因为作为成年人,你说的所有的话,都带有装饰效果。
如果想自观己心,你需要溯源千年茶道,绕过斗茶,绕过谈禅论道。直追唐风,敲茶饼、燃榄炭。陆羽在《茶经》中提及水之三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单是这烧水的过程就能将人带入平和宁静的境界。忘却时光、集炭烹茶,因为越慢喝到的茶,疗愈浮躁的功效越大。
日版《深夜食堂》的成功,植根于日本的酒屋文化。而在中国,我们不能再大排档上沉淀自己,不能在啤酒屋里反思人生。如果要寻找一处深夜静思的地方,那一定是,茶馆。
深夜食堂提供不了的,深夜茶馆都具备,中国几百年的茶文化,为深夜茶馆提供了最可凭依的文化积淀。所以,深夜茶馆有机会在中国社会完成深夜食堂达不到的目标。
而且我们也看到深夜茶馆在中国的基础,学茶在社会上很流行,茶道作为一种精神需求,正在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社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之前在酒桌上谈买卖、定生意,现在已经有很多接洽、谈判地点都选择茶馆,它正在成为中国人内心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所有技能类的学习中,茶道可能是最不具功利性的一种。生活中的那些嘈杂如蚁附膻,追逐生活中的各种欲望。而学茶,恰恰是这混沌中的一股清流,集炭烹茶,用最原始的方式,涤荡有些黏腻的生活。
传统茶道,沉淀在中国人的性格里,它散发着宁静的魅力,在奔忙的当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调剂。也许深夜茶馆,才是最适合中国人去抒发和表达的场所。
曾经有茶友问,为什么七茶生活馆总是在深夜依然灯火通明?
我想了想,大概是我们心中也悄然藏着一颗深夜茶馆的心,希望能成为每一位茶友天涯羁旅中简朴的驿站,疗愈疲惫与孤独,敞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