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弯刀老师,喝茶时经常碰到母树茶,前些天突然在一个朋友那里喝到了公树茶,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来请教您,怎么样区分母树和公树?
对于这样令人呛水的问题我一般会用流氓的方式解答:你分得清母狗和公狗吗?
分得清。
那就对了,母树茶和公树茶最大的区分,关键看树上有没有长小鸡鸡.......
额........对方发了一个尴尬的表情包。
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的植物已经进化出了最适宜它们生息繁衍的功能。比如茶树,它的花中就有雄蕊和雌蕊,通过虫媒(昆虫类授粉)就能结出果实。而这类靠种籽繁衍的茶树我们称之为“原生种”或“群体种”(指自然环境下多品种共生、混生混育),也是各个“人类甄选命名”后茶叶品种的祖先。由于品种共生、混生混育这样的自然杂交形态而导致茶树的基因存在不稳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性繁育品种不纯。这些品种的优势在于口感非常丰富、层次感很强,如云南等地方自然状态下的古树茶(原生种)也分群落,由于山脉、水系、维度等影响,每个地方的茶无论品种、口感也不尽相同;劣势是这些品种为了适应自然气候,普遍发芽较迟、长势缓慢,不适合现代农业早产出、高产出的要求。
于是,智慧的人类在群体种中挑选出一些长势好、发芽早、产量高、或耐寒、耐旱的植株进行扦插培育(无性繁殖),从而保证了下一代的品性与上一代保持一致(但从中还会有变异)。如龙井43、乌牛早、武夷水仙、肉桂、大红袍等,使得每个品种都有了自己的特征。
说到这里才进入正题,一切为下一代提供扦插母本的茶树都可以称为“母树”,从第一代母树上剪下母本扦插一百次,还是称第一代,而在每一代茶树身上剪下扦插的则为下一代,上一代也是它的“母树”。第一代“母树”跟第一百代“母树”的品性是一致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茶树的树龄大小而已(这下搞清楚了吧)。
而现在,许多茶叶商家、茶界“专家”整出个“母树茶”概念来误导消费者,如云南的某些古树群落,根本就从来没有对其经过无性繁育,本来就是原始原生种,何来“母树”之说?如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母树”,加了个皇帝红袍加身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段子,不知坑了多少茶客!又如太姥山传说太姥娘娘手植的那棵“绿雪芽”母树、乾隆皇帝御封过的十八棵龙茶树等等那些将茶叶奉成图腾后进行拍卖的害人精。反过来说,这些现象也是广大茶客的无知造成的,当利益和无知撞在一起时,交易就这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愉快地产生了。
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哪怕给你两辈子你也无法尝遍天下好茶,又何必纠结于“母树”、“古树”、“老枞”、“野生”之类的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