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处有大师。这些充斥在各行各业,戴着神秘光环的大师们往往高下不分真假难辩。怀有真才实学的自然是真大师,滥竽充数骗吃骗喝蹭名利的,开初谓之伪大师,后来说惯了嘴,或有调侃之意,竟也冠之“大师”雅号,无语了。
凡大师者,必有几样赖以谋生的技能。南郭先生之流,空有其表,有形无神,容易被对手看穿,对方招式一变往往破绽百出,形迹败露之后无所遁形,此类只是三流骗子,难入大师行列。大师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技能,称之秘籍,大师们仗此秘籍纵横江湖间游仞有余,少有失手。
茶界尚在凡间,自然也有大师。今天我们就说说那些茶界大师。
最近风头最劲的茶界大师又新修炼出一大秘籍,便是一一适口为珍!
适口为珍原话是"茶无上品,适口为珍”,是指选茶和品茶时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说“茶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口味就可以了”。这句话原本没毛病,却被大师们如获至宝地拿来滥用,居然成为他们百试百灵无往而不利的必杀技。
适口为珍,看似至理名言,试想身为大师,若主人要你对两种以上的茶作鉴别,当然套用:“每个人对茶的爱好口味不同,你喜欢重泡他喜欢轻沏,你喜柔甜他爱苦甘,你好鲜爽他重醇厚,你陶醉于花香,他沉迷于陈味……”一句“适口为珍”则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哪款茶都不明确,哪边茶主人都不得罪,似是而非却也合情合理,于是蒙混过关,还博得高深莫测和合善宽厚的美名,大师忽悠成功。
若是对一种茶作评价,适口为珍似乎也说得过去,主人让你品多半为了鉴茶,自己拿不准让大师给掌掌眼估估价,那么,大师见招拆招:先让主人表达自己感受,不管主人什么观点,还是既不赞同亦不反对,依旧祭出必杀技一一适口为珍,又一次立于不败之地。因一方面拿不准主人出招的虚实,是在诚心请教还是有意试探,遇此类情况依旧老招侍候,若是请教,显得大师谦虚,若是试探,也不至于昏招在前,败局在后,招试虽老,却有无招胜有招的超然意境。
首先“适口为珍”这话貌似合情合理,还中听,还能任意发挥,比如:“若是不懂辨,再多的名头也是忽悠;若是不想要,再好的茶叶也只是树叶;若是自己不爱,那也只是一种负担。茶不在于名气,只要自己喝的顺口品的入味,对自己来说就是好茶。生活不在于富贵,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对自己来说就是好生活……”这些耐人寻味又充满玄机的言语,颇能打动人心,先已对大师信服,继而被其说服,最终拜服!
大师们能凭这表面不偏不倚实则含有歧义的金玉良言横行一时,大多因所碰到的人太过善良,喝茶所在向来文雅,碰上如此大师,崇敬膜拜者有之、容忍谦让者有之,不屑计较者有之…却少有鲁蛮较真之人,如同空城计,明明漏洞很大,却无一人向孔明胡乱放上一箭,以探虚实,待琴声一响,心智受扰,自乱阵脚让其得逞。
当然,凡事均有例外,人在江湖飘,难免会挨刀,倘若碰上不晓事的二楞子,或者直性子的实在人,非要逼大师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种场面下大师只有硬着头皮二选一式的赌一把。这将面临两种结局:其一是押对宝蒙混过关,继续其大师生涯,不过以后适口为珍的法宝只好慎用了!另一种情况便是玩砸了,招式被破颜面尽失,大师招牌亦不敢继续使用,茶界混不走,灰溜溜出局了。
适口为珍,对茶对事对人原本都没错,但也是有条件讲语境的。茶是雅物,它呈现给你的,也许是骄傲张扬的芬芳,也许是粗旷刚烈的特质,也许是内敛谦卑的底韵……这些,是需要不断地和它交流,学习、积累和精进,和它共鸣,懂了它,才能选择你所钟爱的美,从这个层面来说,适口为珍是有道理的。
如果你找到一款茶,诚心诚意请大师品评指点一下,他来个含糊其辞不疼不痒的适口为珍来应付,首先是对你不诚实是为无德;你要的目的没达到,他以这种借口来敷衍,态度上不尊重人是为无礼;明明浅簿无知却以大师身份忽悠人,足见其无耻!如此无礼无德无知无耻之人,敢称大师,真是滑稽!
“茶无好坏”弱化或降低了对茶品的甄别尺度,它模糊了人们对美与丑、优秀与粗劣的辩别视线,如同在冒牌与真品之间轻率地划了等号!
“适口为珍”是品茶时间不长、茶知识积淀不够和对茶品辩识能力不足的肤浅评判。是一种对品茶评茶这种高尚事业从态度行为到品行都不负责任的苍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