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普洱茶品鉴理论与实践的三次探究与突破
普洱茶
20多年来,在普洱茶品鉴理论研究与实践上人们经历过三次探究与突破。      
第一次探究突破是1995年至2005年,以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及陈智同先生的《深邃的七子世界》的出版发行为标志,试图证实普洱茶品质与时间的关系,理论的核心是“越陈越香”,证实理论的代表性茶品是宋聘、红印。
        
第二次探究突破从2006年开始,试图证实普洱茶品质与仓储的关系,理论的核心是“干仓存放”,证实理论的代表性茶品是干仓88青饼及一系列大厂90年代以后的产品。
        
第三次探究突破从2008年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试图证实普洱茶品质不仅与时间、仓储有关更与用料有极大的关系,核心理论其实就是“体感与口感的高度统一是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品鉴有方法,好茶有标准”。达到体感与口感高度统一标准的茶一定是有年份的乔木大树茶,而且生长环境良好、茶树采摘适度、加工工艺与微生物接种正常、在温湿度适宜环境中存放经年。 当前主要的代表性茶品是属于中生代普洱茶品中的班章王中王、布朗传奇和99DDG-H等。
        
第一次探究突破以普洱茶巿场的大发展这个事实被证明是成功的。第二次探究突破也以资金大量导入大厂茶这个事实被证明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果。第三次探究突破正在向纵深发展之中,有关用料与产量、用料与种植管理、用料与人类活动、微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与结论正在逐渐浮出水面,目前最前沿的成果是普洱茶的基本分类与品鉴标准、品鉴中生代普洱茶的“一二三四五法”等。
        
三次探究来看,参与期间的人越来越多,思考的角度越来越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方法越来越新。虽然市场上有“大师”“专家”满地走之嫌,然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洱茶以其趣味性、变化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正在突破中国茶叶在市场功能及文化建设方面原有的框框,很好地填补了社会变化发展所带来的精神空白,成为相当一部分城市富裕阶层人士展现人生愿景寄托精神追求的标志物。从这一点来看,普洱茶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
作者:茶者黄刚
日期:2023-11-1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