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
最近发现有些09年的生饼很干燥,用手轻轻一拨就有茶叶散落了,里面的也不用茶刀就很容易取下了。请问各位前辈这情况是不是茶叶的质量有问题呢?
@茶友:
压制多年的铁饼经过自然发酵,也会慢慢变得松动,那不一定就代表茶的质量差。
@茶友:
制作优良的传统手工制成的圆茶是松紧适度,松而不散,几十年的号级茶至今饼形完整就可证明。茶质的好坏与茶饼的松紧没有直接的关系,80年代的下关铁饼的紧是赫赫有名的,可有谁说那茶不好呢?
@茶友:
如果是好茶底,开始时,饼偏紧一点、湿度大一点,好一些 ,主要是不希望空气(氧气)过多,有氧发酵太快;此外,古树好茶3-5年后,变化很快,太松、茶气都跑了,就要相对密封......
@知乎用户
有的茶饼生产之初就是为了长期保持,所以在压制的时候会相对松一点,这样便于茶叶的后期发酵,因为茶叶的内在茶多酚等因子发酵,经过几年时间,会让茶饼蓬松,发涨。
所以,有一定年份的茶饼,正常情况下(注意,正常情况,也有可能存在特殊),茶饼的周边的饼型一般会有所脱落,不完整。这个都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一个饼,周边都很紧实,然后又跟你说,这个饼有好长的年份,那么你反而要注意了。
@真的是单大宝:
1)和品质没有关系。
2)机器压制(铁模)和手工压制,前者一般相对较紧,后者相对松。但实际运用中机器压制也可以调节降低压力,手工石模(不是石磨)压制也可以因为定型时间(石模放在饼上不拿下来,为茶饼定型)和压制力度(石磨的规格和重量)而改变松紧度。所以主要看压制时的力度与定型时间,而不是压制方式。
3)压制程度不同,带来的真正差异在于后期转化。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
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
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式本身并不会給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的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
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
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
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