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其他行业的许多产品的成功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那么,作为茶企来说,当前主要应该在哪些点上发力呢?
抓好源头,打造高质量茶叶基地
目前,很多厂家都采取与农户合作的模式,直接向农户收茶。但是,这种方式在源头上不能保障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也大大增加了茶企的采购成本。譬如在年景不好、茶叶减产的情况下,毛茶的采购成本就会非常高,甚至令茶企们有一种“吃不消”的感觉。
现在,拥有自己茶叶基地的茶企在不断增多。面积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这样能够很好地保障茶厂的生产加工能力,为茶企的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对于某些实力不是太强的茶企来说,大面积建立自己的茶叶基地可能不太现实,那么就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茶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优质茶原料的来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合作的模式建立自己的茶叶基地,尽量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
专注品质,拒绝市场混战
现在,茶叶市场的蛋糕正越做越大,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情况,某些“灵活”的茶企就开始动脑筋了,但他们不是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茶品,而是想方设法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一定会带来惨痛的代价,甚至连吃进入的也得吐出来。
从本质上说,茶叶就是一种食品,所以必须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不要说其他的因素,只要能让消费者相信你的茶是“放心茶”,这里的市场空间就非常大了。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茶企的专注和投入,从选料到加工制作的整个过程,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文化、品牌,“两手”都要抓
不少茶行业内的从业者,喜欢吹嘘茶行业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有多么深厚的文化。于是时不时地抛出一些陆羽、苏轼等老祖宗的名句,都希望能借这些历史名人一点光,然后让自己的品牌发光发热。但是,能够真正以文化手段打造品牌的茶企真的不多。
“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这句话蕴含的真理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行业内,文化往往是品牌的跳板,优秀的品牌必然传递着一种优秀的文化。当前,茶行业内的企业不能说没有文化,而是喜欢把自己的意识固定在历史的长河里,任何的宣传资料都希望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一些佐证。品牌没有创新,消费者也就无法区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品牌理念。其实,社会的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品牌来说也不应该重走老路。
准确定位,直面理性消费群体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茶叶都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高处不胜寒”,普通消费者在不识其“庐山真面目”的情况下,怎么会甘心掏钱购买呢?除了价格不接地气,茶叶的口味也被吹得神乎其神。总之,在某些茶商的糊弄之下,世间上懂喝茶的人已经不多,唯一懂喝茶人的就是卖茶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增加茶叶的消费群体了,就算是要维持目前的消费群体也有一定的难度。
近期,有不少商人把普洱茶收藏作为资金的“避风港”,这是普洱茶价格虚高的推手之一,造成了一定的行业”泡沫”,这对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茶如果不被喝掉,就不会形成最终消费,只会在在某个环节上累积甚至贬值。所以,面对消费者,我们的产品必须准确定位,而这种定位必须是建立在“饮品”的这一基础属性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投资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