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初秋,依然有些许的闷热,一时缘起,约了两位茶人老师去朋友工作室喝茶。我和山川秀美老师先喝起了一款不错的生普,当生普接近尾声时,大茶老师如约而至,坐下后,从包里取出一包浅灰色包装的岩茶,我见他拿着这包没开封的岩茶,在手里端详着,似乎有些不舍,近距离地让我感受到这种不舍,更多的是一种爱惜和尊重。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仅存的最后一包慧苑坑2012年的老枞水仙。
我原本不喜好那些有噱头和故事太多的茶,也并不单纯地追求年份,更不知道那些产地什么坑是什么来头,所以,在等待烧水,温杯的过程中清空自己,并无任何特定的期许。
安静的工作室里刚好我们客三位,主人一位,大茶老师主动要求由他先来主泡,在轻轻淡淡的气氛中等来了大茶老师的第一泡水仙茶汤,岩茶特有的香气和橙黄的汤色自不用说,茶汤入口,醇醇的滋味迅速地在口腔中扩散,并无任何的涩味和杂味,一切似乎都和平时喝的一样,但是,当我将茶汤在口腔中停留并吞下的那一瞬间,突然涌上不曾有过的感觉,一下子无以言表,当吞下第二口的时候,“灵动”一词跃然而出,非它莫属。杯底清雅浓郁的兰花香,已不是重点,因为这些常规的描述和感受已是寻常,而那个灵动,是我第一次分明地感受到它的活力,似乎那一口茶汤是有生命力的。
我们边喝边聊茶的冲泡,大茶老师介绍心得,并不在意是否有教科书的手势,和教科书上的常规冲泡时间,而是在常规的知识之上,根据前一泡茶的滋味,以及盖碗里茶叶的当下的状态,在冲泡的细节处做些许的调整。就这么聊着这款茶,很快已是12泡,茶汤无论是从色到味,都还是非常的稳定,几乎每泡都是回甘迅速,也不显水味。
茶和酒一样,经过陈年,因岁月的沉淀而变得圆润,但难得的是这款老枞水仙在圆润之余,丝毫不失岩茶的个性,浓浓的枞味尽显。一般的茶在十多泡之后,往往都沦为被弃。
在告一小段落之时,我们才注意到窗外无风,却已下起小雨。我们意犹未尽都不舍丢弃,于是试着用陶壶将它煮上,不料,迎来新的惊喜。此时茶汤的香气比之前多了不同的味道,植物的枞香、米香、青苔香从煮开的壶嘴里弥漫开来。倒于杯中,茶汤色虽比之前略淡,但是口感依然和之前一样稳定,虽然硬朗略失,但仍然滋味十足。山川秀美老师边喝着茶边说,我觉得此刻我正靠在满是苔藓的老枞树边,被它的气息包围。
如果说,刚开始的几泡,我感受到那一丝的灵动,是茶叶在被冲泡之后的生命的鲜活复苏,而此时,脑子中出现以前见过照片里的挂满青苔的老树的样子,我没有见过那些老树,以前喝岩茶,也绝对不会想起那些老树的模样,但这次从茶汤中,似乎感受到它竭尽所能,从里至外的一种展现,将骨子里的东西欣然奉献予喝茶的我们。泡了四次,我突然对壶里的茶肃然起敬。
我并不知道这茶的价格,大茶老师也没提,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老枞良好的茶底,没有制茶人的懂茶和精进的人工手艺,如果没有我们泡茶时那气氛和心情,以及因势利导的灵活冲泡,没有这么多的“妙遇”,就无法求得那“至妙”的鲜活。这茶已经沉甸甸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当我们幸幸然不舍地离去之时,工作室窗外雨后初霁,傍晚的余晖洒满万物,空气清透,那一个傍晚据说出现了彩虹。
万物静默如谜,又可以怎样地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