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闲庐人生与茶共
普洱茶
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
二零零九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诚如无数正当踏入这纷繁社会的大学生们,各个意气风发、抱负漫天。出国、考研抑或世界500强成为大多数人共同的抉择。但是缘分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事情,阴差阳错的机缘,我来到武汉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开始了一年的珠宝鉴定的学习生涯,而后来到云南,开启了人生当中第一次创业的篇章。
我远离了中国式酒桌文化,每日只需一壶茶、一炉香便可迎客唤友。茶与香的种子正式埋进我的血肉之中,静等发芽成长。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缘分一词,在我看来总觉得妙不可言。这颗茶与香的种子埋下后,终于遇到了阳光、雨水——她!种子开始破土发芽。与我夫人的相遇相知缘于共同的爱好,我们一同在西安、北京、云南、台湾等地学茶、访茶人、与茶农们一起制茶、品茶。
 
在跟随台湾茶人李署韵老师习茶后,完全打开了我另一扇对于茶、对于美的新的认知。李署韵老师说,喝茶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独享,取悦自己,然后是分享阶段,分享自己的热情,第三阶段就要奉献自己,透过一杯茶水提升生命的能量,影响周边的关系。用茶人的心,喝一杯白水,忠于这一杯茶汤。
老师同时也希望我们在学茶时开启另外一只眼睛,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钱换取,唯一例外的是茶人独到的体会,比如在洛阳,学生的院子叫留园,种了很多石榴花,我们用石榴花布置茶席,石榴剪下来可以做茶针,也可以做茶花,这是不可复制的,茶人独到的匠心跟节气、天地的心领神会,那一处的感动,才能感动其他人。
中国人种茶喝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茶的种类纷繁驳杂,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朝野人群喝茶也都有各自的讲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复兴与腾飞,茶文化也随之复兴,经过80年代的发酵,到了90年代,不止茶界中人,普通民众也开始重视茶中三昧,而不仅仅将茶当解渴之物来看待,新千年之后,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喝茶不仅是一桩雅事,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修行。
 
若明窗净几,焚香鼓琴,饮何雅也,饮何美也,瓷瓶窑盏,饮之清高者也
或许是宿世之因缘,让我们重新链接上那对“美”的追求后,总会惊喜于遇上生命中不同的导师。于香,遇见了国内和香泰斗傅京亮老师(中国香学会会长、北京慧通香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了知到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这香火永续的信灵之使为何。于琴,我夫人得益于王鹏老师(王鹏,高级古琴制作师、中国乐器制作协会常务理事、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奏的太古遗音师旷式古琴便出自王鹏老师)的教导,让我们用一方琴去观照万事万物。
三十而立,返乡筑梦
作为一名贵州人,深感虽然我们是产茶的大省,但是由于茶文化基础薄弱,很多本土的民众对我们最优产的绿茶其实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胡喝乱喝。 所以我们毅然决然地决定返回贵阳——一个美丽、多彩的林城,建立一个复合型的人文美学茶空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经过4个月的筹备与建设,闲庐茶文化人文美学生活馆正式成立。许多朋友、茶友慕名而来,大家总好奇于“闲庐”寓意何在?“闲”从门中有木,栅也,马之缰绳所系也。 “庐”寄也,棚舍也,小雅。我们古时候路边总有小茶棚,过往的旅人累了下马拴好缰绳,进到棚舍里小憩饮茶一解旅途之困乏。于现今的我们而言,大家都沉溺在物质世界里,紧张、烦闷、压力、困惑等等时时都缠缚着我们,所以我们的愿望是希望大家将自己的心猿意马、烦恼踌躇都能卸下,进到闲庐来静静的品饮一杯茶,借由一盏茶汤的力量温暖自心,观照自我,从而更轻松自如地去面对这滚滚红尘。于是便有了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庐”。
在我们的“止语茶会”中我常常会忘记了我在参加茶会,回看所有人,被震动的心灵与面孔,互相探望,忽然明白,这是变化无穷的众生相。也总有人问:“茶会有什么意思呢?”不过是在静静的炉火烹茶间,不做寻常的我,却以真心真性,传递一盏简单的茶罢了。这意味着,妙,却不可言语。
所以我们寄望于这样的茶会以及茶课的修学,让更多人去了解茶文化的本身之余,更多的是开启一场对于自我内心的修行之路。
 
作者:许果凡 龙芳
日期:2023-11-2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